白茅根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郭玉剛方,為劑,具有清熱利濕、辛苦宣上、滲濕利下、行氣活血之功效。主治濕熱郁阻中焦脾胃而致的脾胃生降失常和三焦氣化失司。
【方劑組成】
白茅根、丹參各20-30g,柴胡、薏苡仁各10-15g,杏仁6g,郁金、赤芍(炒)、枳殼、大黃炭各10g,車前草20g(或車前子12g)。
【功效主治】
本方有清熱利濕、辛苦宣上、滲濕利下、行氣活血的功效。主治濕熱郁阻中焦脾胃而致的脾胃升降失常和三焦氣化失司。
【方劑方解】
以白茅根為主,使脾胃之升清降濁機制恢復,再以杏仁辛苦開上,薏苡仁甘涼滲下,可謂樞轉濕熱之要法。方中杏仁辛苦開上,白茅根、薏苡仁辛甘涼,滲濕而不燥,清熱不戀邪。再者,濕熱阻塞氣分階段,為謹防營血受累,方中選用了丹參、赤芍、郁金、白茅根、大黃、枳殼、柴胡等有活血行氣之力的藥物,且丹參清熟,散營血之瘀,茅根涼血清熱。
【方劑藥材介紹】
白茅根: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用于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病煩渴,肺熱咳嗽,胃熱嘔吐,濕熱黃疸,水腫尿少,熱淋澀痛。
柴胡: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之功效。用于感冒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肋脹痛、脫肛、子宮脫垂、月經不調。
郁金: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利膽退黃。用于胸脅刺痛,胸痹心痛,經閉痛經,乳房脹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血熱吐衄,黃疸尿赤。
枳殼: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之功效。常用于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臟器下垂。
車前草:清熱,利尿,祛痰,涼血,解毒。用于水腫尿少,熱淋澀痛,暑濕瀉痢,痰熱咳嗽,吐血衄血,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上方每日1劑。癥狀重者,日服2劑,以上藥物水煎取汁300-400ml,分3-4次口服。不加任何西藥。
【臨床應用】
由于濕濁之邪阻遏脾胃氣機是其主要病機,故治以疏轉中焦氣機,兼分消上下之法。發熱,腹脹痛乏力,不欲飲食,惡心嘔吐,二便閉短,全身黃染,舌苔黃膩,脈滑。現代常用于治療治甲型肝炎。
腹脹甚,不思飲食,舌苔白膩者加川厚樸15g,谷芽、麥芽各30g,杏仁、薏苡仁用量加大;肝大、脅痛者加茜草、玫瑰花各10g;肝脾均大者,丹參加至30g,加茜草10g,凌霄花或玫瑰花10g;大便干結者,大黃炭用量加至15-30g;大便稀薄者,去大黃炭,加茯苓、車前子各15g;舌苔黃膩,口苦甚者,亦可選加連翹、茵陳、龍膽草,但量不宜大,均在10g左右;病程較長,在5周以上者,舌質淡,苔薄白,便溏,納差,神倦者,加白術、扁豆。
【注意事項】
日常飲食以清淡為主,忌辛、甘、油之品,勿勞累,適當休息。
【各家論述】
白茅根湯——《圣惠》卷三十八
【處方】白茅根1握,麥門冬1兩(去心),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淡竹茹半兩,赤茯苓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生姜半兩,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
【制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乳石發動,虛熱,痰飲嘔逆,不可飲食。
【用法用量】以水3大盞,煎至1盞半,去滓,分為3次溫服,不拘時候。
白茅根湯——《胎產秘書》卷下
【處方】白茅根、瞿麥、茯苓、車前、人參、滑石、通草、麥冬、炙甘草。
【功能主治】產后小便數淋。
【用法用量】加燈心數莖,煎服。血淋,加淮牛膝。
白茅根湯——《圣濟總錄》卷九十八
【別名】茅根湯
【處方】白茅根(細銼)5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熱淋,小便赤澀不通。
【用法用量】茅根湯(《原書卷一八四)。
白茅根湯——《圣濟總錄》卷九十六
【處方】白茅根(銼)3兩,秦艽(去苗土)1兩半,茵陳蒿1兩半,犀角(鎊)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半,樸消(研)2兩,赤芍藥2兩,大黃1兩,麥門冬(去心,生用)2兩半。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心脾熱壅,小便赤澀,皮肉發黃,目黃色。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空腹服,日2夜1。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