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湯,中藥方劑名出自-明·方賢著《奇效良方》。用于治傷寒十余日不解,邪熱結在里,身熱煩燥,言語譫妄,大便不通,繞臍刺痛。
【方劑組成】柴胡(二錢半),大黃(三錢),枳實(一錢), 赤芍藥(二錢), 黃芩(二錢), 半夏(二錢)。
【功能主治】大柴胡湯治傷寒十余日不解,邪熱結在里,身熱煩燥,言語譫妄,大便不通,繞臍刺痛。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五片,紅棗一枚,煎至一鐘,食遠服。
【藥材介紹】
柴胡:柴胡的性味:苦平、歸經、入肝、膽經。功能:發表、退熱、疏肝、解郁、升陽。主治:感冒發燒、寒熱往來、瘧疾、脅脹痛、月經不調。
大黃:莖紅色,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芽前采挖。除去細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繩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中藥大黃具有攻積滯、清濕熱、瀉火、涼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枳實:專泄胃實,開導堅結,故主中脘以治血分,療臍腹間實滿,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破結胸,通便閉,非此不能也。
赤芍藥:主治溫毒發斑,吐血衄血,血痢便血,崩漏,淋癥,帶下,目赤腫痛,癰腫瘡瘍,頭胸脅腹瘀血疼痛,積聚,痛經經閉,風濕痹痛,跌撲損傷。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治濕痰冷飲,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痰厥頭痛,頭暈不眠。外消癰腫。
【名家論述】
大柴胡湯--《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方劑組成】枳實(去瓤.炒)半兩,柴胡(去蘆)半斤,大黃二兩,半夏(湯洗七次.切.焙)二兩,半赤芍藥、黃芩,各三兩。
【炮制】上五味,為粗末,入半夏拌勻。
【功能主治】傷寒十馀日,邪氣結在里,寒熱往來,大便秘澀,腹滿脹痛,語言譫妄,心中痞硬,飲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繞臍刺痛,時發煩躁,及汗后如瘧,日晚發熱,兼臟腑實,脈有力者,可服。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錢,以水一盞半,入生姜五片,棗一枚,煎至一中盞,濾去滓,溫服,食后、臨臥。
【注意】此藥治傷寒內熱里實,若身體疼痛,是表證末解,不可服之。
大柴胡湯--《傷寒論》
【方劑組成】柴胡15克,枳實9克(炙),生姜15克(切),黃芩9克 ,芍藥9克, 半夏9克(洗),大棗12枚(擘),一方有大黃6克。
【功能主治】和解少陽,內瀉熱結。主治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不止,郁郁微煩,心下痞硬或滿痛,大便秘結,或協熱下利,舌苔黃,脈弦有力者。現用本方加減治療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膽石癥等見有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溫服200毫升,日三服。
【備注】方中柴胡、黃芩和解少陽;枳實、大黃內瀉熱結,芍藥助柴胡、黃芩清肝膽之熱,合枳實、大黃治腹中實痛;半夏和胃降濁以止嘔逆,生姜、大棗既助半夏和胃止嘔,又能調營衛而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和解少陽、內瀉結熱之功。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