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菜又名烏菜、巖衣、巖頭菜、蛔蟲菜、美舌藻,常生長于溫暖地區沿海河口附近的中、高潮帶巖石上,一般在春、夏季期間成熟,多產于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鷓鴣菜具有驅蟲殺蟲,健脾化痰消積,安神等功效。下面就給大家來分別介紹一下治療蛔蟲癥的鷓鴣菜偏方。
偏方一:鷓鴣菜濃縮劑
原料:鷓鴣菜干品500克。
制作:水煎3次,濾液混合,濃縮至500毫升。
用法用量:小兒2-5歲每次5毫升,6-10歲10毫升,11-15歲每次15毫升,16歲以上每次20毫升,于睡前、次日晨飯前或9時、下午4時各服1次。
功效:主治腸蛔蟲癥。
偏方二:炒鷓鴣菜方
原料:鮮鷓鴣菜、油、鹽各適量。
制作:將鷓鴣菜洗凈切碎,酌加油、鹽等佐料炒熟。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 120克,空腹一次食;8-16歲每次90克,4-8歲每次60克,1-3歲每次30克。
功效:主治腸蛔蟲癥。
偏方三:鷓鴣菜散
原料:鷓鴣菜干品適量。
制作:搗研碎過篩為細粉。
用法用量:成人日服2次,每次1-1.5克,空腹服;余兩病,成人日服2次,量同。
功效:主治蛔蟲癥,消化不良,氣管炎等癥。
偏方四:加味鷓鴣菜湯
原料:鷓鴣菜30克,苦糠皮6克。
制作:將以上兩種中藥用水煎煮。
用法用量:睡前一次服。
功效:主治腸蛔蟲癥。
注意事項:此湯少數病人服后腹部不適,惡心,嘔吐,腹瀉,食少,頭暈等。可對癥處理。
偏方五:鷓鴣菜雞蛋方
原料:鮮鷓鴣菜30一120克,雞蛋1--2枚。
制作:將鮮鷓鴣菜洗凈切碎,將雞蛋殼打碎取出蛋清、蛋黃,酌加精鹽、味精,與菜混合,再用香油炒熟。
用法用量:空腹一次食用。鮮鷓鴣菜成人每次量120克,小兒1一4歲30克,4一8歲60克,8一16歲90克。
功效:主治腸蛔蟲癥。
以上這些鷓鴣菜偏方主要針對的是蛔蟲癥,因為鷓鴣菜有驅蟲,消食,化痰等作用,主要用于慢性氣管炎,消化不良,蛔蟲癥等疾病,服用后能將體內腸蟲驅除,使人神清氣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在服用后可能會還產生副作用,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因此在服用之前最好先咨詢醫師,對癥下藥。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