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中藥名,別名龍眼根、周麻、窟窿牙根,生于山坡草叢、林邊、灌木叢中。主要分布在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升麻功效作用有哪些,梔子升麻湯怎么做呢?
梔子升麻湯的做法
【別名】梔子升麻散(《世醫得效方》卷一)。
【處方】梔子10枚(切碎),升麻4.5克,生地黃25克(切碎用),柴胡(去蘆)、石膏各7.5克。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清解肌熱。治三月間至夏月發傷寒、溫熱病。虛煩潮熱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頻服。病不解,更作。
中藥升麻的功效與作用
1、升麻的功效
【性味歸經】辛、微甘,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升陽,發表,透疹,解毒。治時氣疫癘,頭痛寒熱,痱子熱癢,喉痛,突發腫毒,胃熱牙痛,口舌瘡,斑疹不透;中氣下陷,久瀉久痢,脫肛,婦女崩、帶,子宮下墜;癰腫瘡毒。
1.《本經》:主解百毒,辟溫疾、障邪(一作’瘴氣邪氣’)。
2.《別錄》:主中惡腹痛,時氣毒癘,頭痛寒熱,風腫諸毒,喉痛,口瘡。
升麻
3.《藥性論》:治小兒風,驚癇,時氣熱疾。能治口齒風露腫疼,牙根浮爛惡臭,熱毒膿血。除心肺風毒熱壅閉不通,口瘡,煩悶。療癰腫,豌豆瘡,水煎綿沾拭瘡上。[2]
4.《日華子本草》:安魂定魄,游風腫毒,口氣疳匿。
5.《湯液本草》:《主治秘訣》:主肺痿咳唾膿血,能發浮汗。
6.《滇南本草》:表小兒痘疹,解瘡毒,咽喉(腫),喘咳音啞。肺熱,止齒痛。乳蛾,痄腮。
7.《綱目》:消斑疹,行竊血,治陽陷眩運,胸脅虛痛,久泄下痢后重,遺濁,帶下,崩中,血淋,下血,陰痿足寒。
2、升麻的作用
升麻用于熱毒斑疹、牙齦浮爛惡臭、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瘡瘍等癥。本品清熱解毒以治胃火亢盛的牙齦浮爛、口舌生瘡及咽喉腫痛,臨床常與石膏、黃連等配伍;對熱病高熱、身發斑疹以及瘡瘍腫痛,升麻又可配銀花、連竅、赤芍、當歸等同用。
升麻用于麻疹透發不暢。本品發表力弱,一般表癥較少應用,因其透發作用,故多用于麻疹透發不暢,常與葛根配合應用。
升麻
升麻一藥,主要有升舉透發及清熱解毒等功效。它的升舉透發的功用與柴胡、葛根相近而力較強,配柴胡則用于升提,配葛根則用于透疹。至于它的清熱解毒的作用頗佳,這是它的特點,配黃連、石膏可用治胃火齒痛,配黃芩、連翹、牛蒡子、板藍根等可用治頭面丹毒。
升麻用于氣虛下陷,久瀉脫肛、子宮下垂等癥。升麻的升舉陽氣作用與柴胡相似,故兩藥往往相須為用,并多配補氣藥黨參、黃耆以升陽舉陷。
升麻還可用治產后尿潴留、莨菪類藥物中毒、副鼻竇炎、多發性皮肌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嬰幼兒秋季腹瀉、痔瘡、帕金森氏綜合征等多種病癥。
升麻鱉甲湯方(《金匱要略》),治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吐膿血者。
補中益氣湯(《脾胃論》),補中益氣,升陽舉陷,治氣虛下陷,少氣懶言,發熱,自汗,渴喜溫飲,久瀉,久痢,子宮下垂,脫肛,清陽下陷等證。
升麻葛根湯(《閻氏小兒方論》),解肌透疹,治傷寒,溫疫,風熱壯熱,頭痛,肢體痛,瘡疹已發未發。
升麻丸(《圣惠方》),治喉咽閉塞,津液不通。
升麻湯(《醫學衷中參西錄》),益氣升陷,治胸中大氣下陷,氣促急短,呼吸困難,脈沉遲微弱。
采用升麻貫眾湯(升麻10g,貫眾12g,白芷10g,金銀花10g,苦參6g,蒲公英10g,紫草6g,牡丹皮6g,千里光12g,甘草10g,繡球防風10g,蟬蛻6g)治療神經性皮炎,取得了較好療效(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00,23(1):38)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