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地榆又名黃瓜香、玉札、山棗子等,性寒,味酸、苦。無毒,歸經:肝經、大腸經。為薔薇科地榆屬的植物,分布于歐洲及中國。下面中醫中藥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中草藥地榆的藥物配伍及其它的圖片形態!
地榆
【別名】黃瓜香、玉札、山棗子、白地榆、鼠尾地榆、澀地榆、馬連鞍薯、山紅棗根、赤地愉、紫地榆、棗兒紅、巖地芨、紅地榆、水橄欖根、花椒地輸、線形地榆、水檳榔、山棗參、黃根子、蕨苗參、酸赭、豚榆系、西地榆、地芽、野升麻、馬連鞍、花椒地榆、血箭草
【毒性】無毒。
【歸經】肝經、大腸經。
【藥味】酸、苦。
【藥性】寒。
地榆的生長習性
生于向陽山坡、灌叢,喜沙性土壤。地榆的生命力旺盛,對栽培條件要求不嚴格,其地下部耐寒,地上部又耐高溫多雨,不擇土壤,中國南北各地均能栽培。
地榆產地生境
地榆圖片
產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山東、河南、江西、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生草原、草甸、山坡草地、灌叢中、疏林下,海拔30-3000米。廣布于歐洲、亞洲北溫帶。
中草藥地榆藥物配伍
1.配蒼術燥濕瀉火,涼血止血,主治脾經濕熱,痢疾下血。
2.配槐角,涼血止血。配茜草,涼血止血,治便血等下焦濕熱所致的出血。
4.配金銀花涼血止血效更強。
地榆圖片
中草藥地榆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鮮品30-120g;或入丸、散,亦可絞汁內服。
外用:適量,煎水或搗汁外涂;也可研末摻或搗爛外敷。
地榆用藥禁忌
虛寒者忌服。
1.《本草經集注》:得發良。惡麥門冬。
2.《本草衍義》:虛寒人及水瀉、白痢,即未可輕使。
3.《醫學入門》:虛寒冷痢禁用。熱痢初起亦不可用,恐澀早也。
4.《本草經疏》:胎產虛寒泄瀉,血崩脾虛泄瀉,法并禁用。
5.《本草匯言》:癰瘡久病無火,并陽衰血證,并禁用之。
6.《本經逢原》:氣虛下陷而崩帶及久痢膿血瘀晦不鮮者,又為切禁。性能傷胃,誤服多致口噤不食。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