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溝穴,為督脈經穴,別名人中、鬼宮,為督脈與手足陽明之會,在面部,當人中溝的上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水溝穴醒神開竅,清熱熄風,主治昏迷、暈厥、癲狂、急慢驚風、消渴等多種疾病,為中醫搶救危重病人的急救穴之一。
目錄
1.水溝穴名解
2.水溝穴位置
3.水溝穴的功效與作用
4.水溝穴主治疾病
5.掐水溝穴急救方法
6.按摩水溝穴治療慢性鼻炎的方法
7.水溝穴穴位配伍
【水溝穴名解】
1、水溝。
水,指穴內物質為地部經水也。溝,水液的渠道也。該穴名意指督脈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溝渠下行。本穴物質為素髎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在本穴的運行為循督脈下行,本穴的微觀形態如同地部的小溝渠,故名。
2、人中。
人,指本穴位在頭面天地人三部中的人部。中,指本穴位處在頭面前正中線。人中名意指本穴位于鼻唇溝的中部,無它意。
3、鬼客廳。
鬼,與天相對,指穴內物質為地部經水。客廳,接待客人的廳堂也。鬼客廳名意指穴內氣血為來自天部之氣的冷降水液。本穴位處督脈,督脈氣血以陽氣為主,地部經水稀少,而本穴氣血則為地部經水,地部經水如同督脈氣血的賓客一般,故名鬼客廳。鬼宮、鬼市、鬼排名意與鬼客廳同。
4、督脈手足陽明之會。
本穴的地部經水不光為督脈的陽氣冷降而成,主要的是手足陽明經的冷降水液,故為督脈手足陽明之會。
【水溝穴位位置】
1、標準定位:
水溝穴在面部,當人中溝的上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
水溝穴位于鼻柱下,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一說“在鼻下三分,銜水突起處是穴。”《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2、取穴方法
取穴時常常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勢,水溝穴即人中穴,位于上唇上中部,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的交點。指壓時有強烈的壓痛感。
3、穴位解剖
水溝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口輪匝肌。布有眶下神經的分支和上唇動、靜脈。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口輪匝肌。
布有面神經頰支,眶下神經分支;上唇動、靜脈。
在口輪匝肌中;有上唇動、靜脈;布有眶下神經支及面神經頰支。
【水溝穴的功效與作用】
分流督脈經水,通經活絡、水溝穴有蘇厥逆、利腰脊、醒神開竅、清熱熄風作用。
【水溝穴主治病癥】
水溝穴的主治病癥為:人事不醒、心腹絞痛、劇烈腰背痛等。人中穴為人體最重要的穴位之一,而且也是一個相當危險的部位,如果采用此穴位來治療疾病的時候,注意力道不要過于強烈。
水溝穴主治中風昏迷,口噤不開,口眼斜,面腫唇動,水氣浮腫,小兒驚風,心腹絞痛;以及休克,暈厥,窒息,癲癇,精神分裂癥,癔病,低血壓,急性腰扭傷等。
水溝穴主要用于頭面、神志及腰脊疾患等:如口眼部諸肌痙攣、面腫唇動、僻、齒痛、鼻塞、鼻衄、休克、癲癇、精神病、癔病、及頸項強痛、急性腰扭傷;并可用于急救。
中風,牙關緊閉,口歪,唇腫,齒痛,鼻塞,鼻鼽,閃挫腰痛,脊膂強痛,昏迷,暈厥,抽搐,消渴,黃疸,遍身水腫,癲癇,虛脫,休克,面神經麻痹,口眼肌肉痙攣,癔病,精神分裂癥,暈車,暈船。
【掐水溝穴(人中)急救方法】
掐水溝穴(人中),是最常用的急救措施。
具體方法是:每分鐘掐壓人中20~40次,每次持續0.5~1秒。一般病人會很快蘇醒,病情較重患者要立刻送醫院。
【按摩水溝穴治療慢性鼻炎的方法】
1、兩手拇指微屈,其他四指輕握拳,用拇指背沿鼻梁兩側上下往復摩擦數十次,上擦到眼下部,下擦到鼻孔側。
2、雙手捂住臉部,左右手各自向相反方向弧形揉搓臉部。
3、用一指尖輕按人中穴(人體鼻唇溝的中點),以順、逆時針方向各旋轉按揉50次。每日早晚各做1次,只要長期堅持,定會收到滿意效果。
【水溝穴穴位配伍】
水溝穴配百會穴、十宣穴、涌泉穴治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穴、尺澤穴,溺水窒息加會陰穴,癲狂加內關穴,癔病發作加合谷穴透勞宮穴;
水溝穴配上星穴、風府穴治鼻流清涕;
水溝穴配委中穴(瀉法) 治急性腰扭傷;
水溝穴配三陰交穴、血海穴治月經不調、崩漏。
水溝穴配合谷穴、十宣穴治休克、虛脫。
水溝穴配風池穴、風府穴、中脘穴、太沖穴治精神分裂癥。
水溝穴配委中穴治急性腰扭傷。
水溝穴配合谷穴、內庭穴、中極穴、氣海穴,有解暑清熱,醒神開竅的作用,主治中暑不醒人事。
水溝穴配中沖穴,合谷穴,有醒神開竅的作用,主治中風不醒人事。
水溝穴配委中穴,有活血祛瘀,行氣通經的作用,主治閃挫腰痛。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