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古稱明堂、面王,位于臉的正中央,是肺的外竅,氣體進出的重要門戶。《內經》指出:“肺氣通于鼻”。肺氣升降調和,能使鼻竅通暢,嗅覺靈敏。鼻還與脾胃、膽等臟腑有著一定的關系。正確的鼻子按摩,可強體祛病、保健養生。
推擦鼻梁
推擦鼻梁,又稱灌溉中岳(中岳指鼻)。用右手食指指面放在鼻尖處,以順時鐘和逆時鐘方向交替揉動,由鼻尖向鼻根,再由鼻根往鼻尖揉,上下來回揉動,反復約20至30次。用手指或彎曲拇指的指節背部揩擦鼻旁兩側,自迎香至鼻根部,在按揉上迎香。
適合鼻道感到不通氣、鼻塞,過敏性鼻炎患者,在癥狀還未明顯發作之前,每天持之以恒,做10至20次,可以緩減病癥。鼻梁骨折、損傷,暫不宜。
手足陽明大腸經、胃經、手太陽小腸經等皆經過鼻,按摩促進經絡的氣血運行,陰陽調和,有防治感冒、鼻病的作用。現代醫學的觀點,認為鼻道不通暢,往往因血管收縮,鼻內分泌物太多,加速血液循環,清除鼻內異物,可以減輕癥狀。
擦鼻根
鼻根又名下極,俗稱鼻梁、山根。操作此法時,如果有戴眼鏡的人,先將眼鏡拿下,讓鼻根放輕松5秒,用拇指與食指輕輕捏起鼻根,會覺得鼻根有些酸脹,是很正常的,因為鼻根長時間被眼鏡壓迫,血循不暢所造成。再用食指快速來回擦鼻根,約20次,使鼻根略紅即可停止。
此法適合戴眼鏡族群。另外,鼻根扁平的小寶寶,父母可以經常輕輕捏起寶寶鼻根,會有意想不到效果。鼻梁骨折、損傷,暫不宜。
兩目之間,鼻柱之上凹陷,足陽明胃經之所起,透過推擦表面皮膚,中醫認為皮部,表面經絡氣血進行陰陽調和。中醫理論認為山根與五臟六腑的關系是可以反應心的狀況,心主神明,有時候白天思慮太過,晚上卻睡不著失眠時候,按擦山根處,可以幫助入眠喔!
拿鼻翼
用拇指與食指,同時放在鼻翼兩側,輕輕拿起鼻翼然后放下,動作反復約20至50下。適合鼻部疾病,癥狀不嚴重者,偶爾感到鼻塞或是鼻翼兩側上有毛細血管擴張,還有脾胃功能較差,食用較涼食物之后,如西瓜,容易腹瀉的人。鼻梁骨折、損傷,暫不宜。
鼻孔之上稱方上,現稱鼻翼,中醫理論認為鼻翼與五臟六腑的關系是可以反應胃腸道的狀況,透過按摩此處,氣血運行通暢,以調整脾胃功能。
捏鼻孔
捏鼻孔,又可稱俯按山源(山源指鼻中隔部)。用食指放在鼻孔內,食指與拇指一起捏鼻孔,一捏一放,用力均勻,每分鐘約60次,至鼻有酸脹感為止。用食指、中指分別深入兩鼻孔,挾住鼻中隔輕輕柔捏。此法對過敏性鼻炎、鼻塞,能有不錯的效果。鼻梁骨折、損傷,暫不宜。
正常都是用鼻呼吸空氣,空氣中的灰塵與細小的微生物被鼻毛阻隔在鼻腔中,容易造成鼻腔有異物,每天可藉由捏鼻孔前,先將鼻內異物清除,在捏鼻中隔,促進鼻內血液循環,呼吸充足的空氣,使我們身體獲得需要的氧氣,維持生理代謝。
揉按迎香
迎香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寸,在鼻唇溝中取迎香。用手指尖按壓迎香,一邊按一邊振動,達到酸脹感為止。每次約5至10分鐘。對鼻塞不聞香臭,面部浮腫,有邪風引起抽動,面癢狀如蟲行的人,按摩此養生穴位有不錯效果。
迎香穴是手、足陽明交會處,就解剖位置來看,在提上唇肌處,布有上頜神經的眶下神經分支,面神經頰支,面動、靜脈的分支。按摩刺激迎香穴,對于面部與鼻子周圍經絡可以暢通及氣血流暢,使鼻部的氣行血亦行,中醫認為氣血不通,疾病隨之而來,養生就是要防范未然,之前加以保養,維持健康的體魄,正所謂正氣存于內,邪不可干也。
按揉掐人中
水溝穴又叫人中穴,在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界處。用一指尖輕掐人中穴以順時鐘方向揉轉20至30次,再逆時鐘方向揉轉20至30次,然后再用指腹點按10次。平時保健,力道宜輕,不宜過重;如果應用在突然神昏的人,手法需重,趕緊送醫,不要擔誤治療的黃金時刻。
精神委靡不振,嗜睡,面部有不自主抽動者,平時可利用按揉此養生穴位,有助于緩減癥狀,提神效果不錯。兔唇患者在做修補手術過程或此處皮膚有受損,不適宜按人中。
水溝為督脈,手足陽明之會,現代解剖所在位置為口輪匝肌,布有眶下神經的分支和上唇動、靜脈。功用在于鎮痙熄風、開竅醒腦。
抹全鼻
鼻與外界直接相通,增強鼻對外界的適應力,才能提高其防御功能。所謂抹全鼻即與浴鼻鍛煉有相似功用,就冷水浴鼻和冷空氣浴鼻。若一年四季堅持不懈鍛煉,可有效地改善鼻粘膜的血液循環,增強鼻對天氣變化的適應能力,能很好地預防感冒和呼吸道其它疾患。
具體操作方法是:兩手食指或用右手拇、食指指面分別放在鼻兩側搓擦,從目內眥(精明穴)下、鼻根、鼻梁、鼻翼至鼻下孔旁(迎香穴),用力均勻,上下搓擦100次。適合易罹患感冒或是鼻塞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堅持天天抹全鼻,能增強身體免疫功能,減少患病機會。鼻梁骨折、損傷,暫不宜。
經常擦鼻兩側可使鼻腔血流通暢,溫度增高,從而可是吸進的空氣變溫,使肺臟部受冷空氣的刺激,免除咳嗽,預防感冒。增強局部氣血流通,使鼻部皮膚津潤光澤、潤肺。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