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竹,中藥名,禾本科慈竹,以竹芯、竹葉、竹根(根狀莖)入藥。分布于陜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具有清熱除的功效,主治熱病煩渴,小便不利,口舌生瘡。
【藥材名稱】
中文名:慈竹
拼音:Cí Zhú
別名:甜慈、酒米慈、釣魚慈、叢竹。
【藥材來源】
慈竹,禾本科慈竹,以竹芯、竹葉、竹根(根狀莖)入藥。
【性味歸經】
慈竹味苦、甘,微寒。
【慈竹的功效與作用】
竹芯、竹葉:清熱除煩。主治熱病煩渴,小便不利,口舌生瘡。
陰筍子:清熱解渴。主治消渴,小便熱痛。
竹根:通乳。主治乳汁不通。
慈竹筍:
①《分類草藥性》:燒灰研細,搽小兒肥瘡。
②《重慶草藥》:調氣,治脫肛,疝氣。
【用法用量】
竹葉1~3錢;陰筍子0.5~1兩;竹根2~4兩。
【慈竹的原植物形態】
慈竹竿高5-10米,梢端細長作弧形向外彎曲或幼時下垂如釣絲狀,全竿共30節左右,竿壁薄;
節間圓筒形,長15-30 (60)厘米,徑粗3-6厘米,表面貼生灰白色或褐色疣基小刺毛,其長約2毫米,以后毛脫落則在節間留下小凹痕和小疣點;
竿環平坦;籜環顯著;節內長約1厘米;竿基部數節有時在籜環的上下方均有貼生的銀白色絨毛環,環寬5-8毫米,在竿上部各節之籜環則無此絨毛環,或僅于竿芽周圍稍具絨毛。
慈竹竿每節約有20條以上的分枝,呈半輪生狀簇聚,水平伸展,主枝稍顯著,其下部節間長可10厘米,徑粗5毫米。
慈竹的果實紡錘形,長7.5毫米,上端生微柔毛,腹溝較寬淺,果皮質薄,黃棕色,易與種子分離而為囊果狀。
慈竹筍期6-9月或自12月至翌年3月,花期多在7-9月,但可持續數月之久。
【生長特性】
慈竹,叢生,根窠盤結,竹高至兩丈許。
【生境分布】
慈竹分布于陜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
【慈竹的應用價值】
藥用價值
治癆傷吐血:鮮慈竹花半斤,鮮黃桷樹寄生半斤,燉黃牛肉或殺口肉服。
經濟價值
稈材可編織竹器及建筑用材、造紙, 也可用于生產重組竹,用于地板、家具等產品,2-3年生的慈竹特別適合生產竹纖維紡織品,慈竹也被用于制作竹編工藝品。
觀賞價值
觀賞特性:觀干。慈竹葉茂盛秀麗,于庭園內池旁、石際、窗前、宅后栽植,都極適宜。
【慈竹的圖片】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