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泡根,中藥名,為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薔薇科高粱泡的根,分布于我國中部及南部各省。具有疏風清熱,涼血和瘀的功效,主治感冒,高血壓偏癱,咳、衄、便血,產后腹痛,崩漏,白帶。
【藥材名稱】
中文名:高粱泡根
拼音:Gāo Liɑnɡ Pào Gēn
高粱泡根的別名:紅娘藤、倒水蓮、十月紅、十月莓、秧泡子、寒扭、冬寒扭、倒拔千斤
【藥材來源】
高粱泡根為薔薇科植物高梁泡的根。
【性味歸經】
高粱泡根味苦、澀,性平。
【用法用量】
高粱泡根1.5~6g,煎湯。
【高粱泡根的功效與作用】
中醫認為高粱泡根具有疏風清熱,涼血和瘀的功效,主治感冒,高血壓偏癱,咳、衄、便血,產后腹痛,崩漏,白帶。
《全國中草藥匯編》:“活血調經,消腫解毒。主治產后腹痛,血崩,產褥熱,痛經,坐骨神經痛,風濕關節痛,偏癱。”
《福建藥物志》:“祛風活血。主治風濕關節痛,瘧疾,前列腺炎,痛經,產后瘀血痛。”
【形態特征】
高粱泡,又名:十月苗、寒泡刺、寒扭、倒水蓮、烏泡竻,小漂沙、烏殼子。常綠蔓生灌木,高1~1.5米。莖有棱,散生彎曲鉤刺;小枝疏生細絨毛。
單葉互生,高粱泡葉卵形、闊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7.5~12厘米,寬5~13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心臟形;
邊緣有細鋸齒及波狀缺刻,有時淺3裂,上面沿脈密生淡黃色柔毛,下面密生黃白色柔毛,并散生倒鉤刺;葉柄長1.8~4.5厘米,疏生黃白色柔毛,并散生倒鉤刺。
花多數,密集成圓錐花序,總軸及花梗疏被灰白色短柔毛;萼片5,三角狀卵形,外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橙色腺點;
花瓣5,橢圓形,與萼片幾等長,白色。聚合果球形,徑8~10毫米,成熟時紅色,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高粱泡根生于山間、路旁、溝旁及灌木叢中,分布于我國中部及南部各省。
【采收加工】
高粱泡根在秋季采挖,根洗凈切片,用菜油、水酒各半炒干。
【復方應用】
1.治高血壓偏癱:高粱泡根二兩,接骨金粟蘭根三錢,淫羊藿根五錢,青木香根二錢,丹參根二兩,甜酒少許。水煎服。
2.治嘔血,便血:高粱泡根二兩,苦蘵根一兩,積雪草五錢,紅糖少許。水煎服。
3.治咳嗽:高粱泡根二兩。水煎服。(①方以下出《江西草藥》)
4.治產后腹痛:高粱泡鮮嫩根三斤。切細,文火炒燥,再用菜油四兩,炒至油全部吸收后,再加黃酒半斤,悶數分鐘,炒熟,攤冷后貯藏備用。用時取
【高粱泡根的圖片】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