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粉,中藥名,為蛤蜊科動物四角蛤蜊的貝殼,經加工制成的粉,分布于我國沿海等地。具有清熱,化痰利濕,軟堅的功效,常用于胃痛,痰飲喘咳,水氣浮腫,小便不通。
【藥材名稱】
中文名:蛤蜊粉
拼音:Gé Lí Fěn
英文名:powdered shell of clam
蛤蜊粉的別名:蛤粉、海蛤粉
【藥材基源】
蛤蜊粉為蛤蜊科動物四角蛤蜊的貝殼,經加工制成的粉。
【性味歸經】
蛤蜊粉味咸,性寒。歸肺、肝、腎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0-100g;或入丸、散,3-10g。外用:適量,調敷。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者慎用蛤蜊粉。
【蛤蜊粉的功效與作用】
中醫認為蛤蜊粉具有清熱,化痰利濕,軟堅的功效,用于胃痛,痰飲喘咳,水氣浮腫,小便不通,遺精,白濁,崩中,帶下,癰腫,癭瘤,燙傷。
【形態特征】
四角蛤蜊,貝殼略呈四角形,質堅,殼長36-48mm,殼高34-46mm,殼寬28-37mm,殼頂突出,略向前屈,并向內卷,位于背緣中央略靠前方。小月面及楯面心形。
殼面中部膨脹,并向前后及近腹緣急遽收縮,殼頂白色,幼小個體通常淡紫色,近腹緣為黃褐色,腹面邊緣常有一條狹黑邊。生長線略粗,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環紋。
殼內面白色,略具光澤。外韌帶小,淡黃色膜狀;內韌帶發達,呈三角形,黃褐色。鉸合部狹長,左殼具1枚分叉主齒,右殼有2枚主齒排列成八字形。
兩殼前后側齒均呈片狀,左殼單片,右殼為雙片。前閉殼肌痕略小,卵圓形;后閉殼肌痕稍大,近圓形。
外套竇不甚深,末端鈍圓。外套膜邊緣雙層,內緣有分枝的小觸手。小管黃白色,末端具觸手。足部發達,呈斧狀。
【炮制方法】
取蛤蜊殼入炭火中燒煅后研成細粉。
【生境分布】
四角蛤蜊生于潮間帶中、下區及淺海泥沙灘中。棲埋深度50-100毫米,喜棲息于近河口沿海,北方生殖季節在4-6月。分布于我國沿海等地。
【復方應用】
1.治小便不通:蛤粉15g,麻根15g。搗細羅為散,每于空心,以新汲水調下6g。(《圣惠方》)
2.治里急后重:好蛤粉、川山甲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3g,好酒空心調服。(《普濟方》)
3.治氣虛水腫浮脹:大蒜研爛,以蛤粉和,無分兩,可丸即止,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白湯下。(《百一選方》)
4.治胃氣痛:瓦楞子10個,蛤蜊殼10個。2味火煅,共為細末,姜湯送下。(《梅氏驗方新編》)
5.治心脾疼:真蛤粉3g(炒),桂(去皮)3g,干姜(炮)6g。上為細末,每服6g,米飲調下。 (《百一選方》)
【蛤蜊粉的圖片】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