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花|合歡花的功效與作用
合歡花(英)Silktree Albizziae Flower,別名夜合樹、絨花樹、鳥絨樹。為豆科植物合歡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花序。花瓣不顯著,但雄蕊細長,下部白色上部粉紅色,使花的形狀類似一個掛在馬頸下的紅纓,因此得到這些名稱。合歡花有寧神作用,有治郁結胸悶、失眠健忘、滋陰補陽、眼疾、神經衰弱等功效。合歡樹原產于中國,性耐寒、耐熱、耐干燥,生長迅速,枝條每年可以生長一米以上。初夏開花,花期較長,因此是非常好的行道樹和園林綠化樹,已經引種到北溫帶的很多各國。最早羅馬人以為蠶絲制品產于這種樹上,所以稱其為“絲樹”,至今西方許多種語言中將其稱為絲樹。合歡樹木材結構較細,也可用于制造家具,但易開裂,需經過適當處理。[1]
中文名 合歡花
分布區域 華東、華南、西南及遼寧、河北、河南、陜西的路旁、林邊及山坡上
門 被子植物
目 豆
別稱 夜合歡、夜合樹、絨花樹、鳥絨樹、苦情花
花期 6~7月
亞 目 薔薇亞目
英文名 Albizia flower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外文名 Silktree Albizziae Flower
界 植物界
綱 雙子葉植物
科 豆
采制 夏季花開放時擇晴天采收及時曬干
果期 9~11月
亞 科 含羞草亞科
族 印加樹族
(《本草衍義》)
【異名】夜合花(《本草衍義》),烏絨(《雷公炮制藥性解》)。
【來源】為豆科植物合歡的花或花蕾。植物形態詳"合歡皮"條。
【采集】6月花初開時采的花,商品稱合歡花,花未開時采的花蕾,商品稱合歡米,除去枝葉,曬干。
【藥材】①合歡花:干燥花序呈團塊狀,有如棉絮。小花長約0.8~1厘米,彎曲,淡黃褐色或綠黃色;花冠筒狀,先端5裂,外面有長柔毛;花萼細筒狀,綠黃色;雄蕊多數,花絲細長,伸出花冠外,交織紊亂,易斷。微香。
②合歡米:干燥花蕾,青綠色,不分瓣。
以上兩種藥材產浙江、安徽、江蘇、四川等地。
四川地區尚用同屬植物山合歡的花和花蕾。
【性味】甘,平。
①《四川中藥志》:"性平,味苦,無毒。"
②江西《中草藥學》:"甘,平。"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心、脾等經。"
合歡花的功效與作用
合歡花的功效
舒郁,理氣,安神,活絡。治郁結胸悶,失眠,健忘,風火眼疾,視物不清,咽痛,癰腫,跌打損傷疼痛。
①《本草便讀》:"能養血。"
②《分類草藥性》:"能清心明目。"
③《四川中藥志》:"能合心志,開胃理氣,消風明目,解郁。治心虛失眠。"
④江西《中草藥學》:"解郁安神,和絡止痛。治肝郁胸悶,憂而不樂,健忘失眠。有時還用于跌打損傷,癰腫疼痛。"
⑤《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咽喉疼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
合歡花的作用
①治心腎不交失眠:合歡花、官桂、黃連、夜交藤。煎服。
②治風火眼疾:合歡花配雞肝、羊肝或豬肝,蒸服。
③治眼霧不明:合歡花、一朵云,泡酒服。(①方以下出《四川中藥志》)
④治打?損疼痛:夜合花末,酒調服二錢匕。(《子母秘錄》)
⑤治腰腳疼痛久不差:夜合花四兩,牛膝一兩(去苗),紅藍花一兩,石鹽一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麩炒微黃),桂心一兩。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圣惠方》夜合花丸)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