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荊子的簡介】
黃荊子,中藥名。為馬鞭草科植物黃荊的果實。具有祛風解表,止咳平喘,理氣消食止痛之功效。用于傷風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吞酸。
【藥材名稱】
中文名:黃荊子
拼音名:Huánɡ Jīnɡ Zǐ
【藥材別名】
五指柑(《生草藥性備要》),山荊(《玉環志》),山黃荊、黃荊條(《綱目拾遺》),七葉黃荊、蚊子柴、五指風、蚊煙柴、土柴胡、土常山、馬藤、醬草。
【采收時間】
8-9月
【毒性】
無毒
【黃荊子來源】
黃荊子為馬鞭草科植物黃荊的果實。
【黃荊子植物形態】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6米,枝葉有香氣。
新枝方形,灰白色,密被細絨毛。葉對生;掌狀復葉,縣長柄,通常5出,有時3出;
小葉片橢圓狀卵形,長4~9厘米,寬1.5~3.5厘米,中間的小葉片最大,兩側次第減小,先端長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淺波狀,或每側具2~5淺鋸齒,上面淡綠色,有稀疏短毛和細油點。
下面白色,密被白色絨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形,5齒裂;花冠淡紫色,唇形,長約6毫米,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2強;
子房4室,花柱線形,柱頭2裂。核果,卵狀球形,褐色,徑約2.5毫米,下半部包于宿萼內。花期7~8月。果期8~9月。
【黃荊子的生境分布】
生于向陽山地。分布長江流域及南部各省。產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廣西等地。
【黃荊子圖片】
【黃荊子功效與作用】
黃荊子性味:辛苦,溫。
①《草木便方》:"苦,溫。"
②《南寧市藥物志》:"辛,溫。"
③《廣西中藥志》:"味辛,性溫,無毒。"
黃荊子功用主治:祛風,除痰,行氣,止痛。治感冒,咳嗽,哮喘,風痹,瘧疾,胃痛,疝氣,痔漏。
①《玉環志》:"消食下氣。"
②《草木便方》:"養肝劇竅,堅齒,聰耳明目。止帶濁。療風痹,頹疝。"
③《廣州植物志》:"祛風、滌痰、鎮咳。""用代茶葉,有解暑之功。"
④《南寧市藥物志》:"溫經散瘀,解肌發汗。治感冒,瘧疾,哮喘。"
⑤《四川中藥志》:"養肝除風,行氣止痛。治傷寒呃逆,咳喘,食滯,小腸疝氣及痔漏生管。"
【黃荊子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3錢(大劑0.5~1兩);或研末。
【黃荊子選方】
①治傷寒發熱而咳逆者:黃荊子,炒,水煎服。(《古今醫鑒》黃荊散)
②治哮喘:黃荊子二至五錢。研粉加白糖適量,一日二次,水沖服。(南京《常用中草藥》)
③治肝胃痛:黃荊子研末,和粉作團食。(《綱目拾遺》)
④治胃潰瘍,慢性胃炎:黃荊干果一兩。煎服或研末吞服。(南京《常用中草藥》)
⑤治膈食吞酸或便秘:黃荊果實五錢。水煎或開水泡服,早晚各服一次。(《農村常用草藥手冊》)
⑥治痔漏之管:黃荊條所結之子(炙炒為末),五錢一服,黑糖拌,空心陳酒送服。(《綱目拾遺》)
⑦治痘疹空殼無漿:黃荊子(炒黑為末)一錢,酒漿調服:虛者,人參湯加酒漿二、三匙。(《痘疹仁端錄》黃荊散)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