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用于熱病煩渴、胃熱嘔吐、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澀痛。
中文學名 蘆根
別 稱 蘆茅根、葦根、蘆頭、蘆柴根
界 植物界
科 禾本科
屬 蘆葦屬
分布區域 生于江河湖澤、池塘溝渠沿岸和低濕地。
蘆根的異名
蘆茅根(《會約醫鏡》),葦根(《溫病條辨》),蘆菇根(《草木便方》),順江龍(《天寶本草》),水?世(《嶺南采藥錄》),蘆柴根(《南京民間藥草》),蘆通(《江蘇植藥志》),葦子根(《河北藥材》),蘆芽根(《山東中藥》),甜梗子(《四川中藥志》)。
蘆根的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蘆葦的根莖。
蘆根的植物形態
蘆葦,又名:葦、葭(《詩經》),蘆(《別錄》),蘆竹(《藥對》),蒲葦(《圣濟總錄》),葦子草(《救荒本草》),禾雜竹、水蘆竹。
多年生高大草本,具有匍匐狀地下莖,粗壯,橫走,節間中空,每節上具芽。莖高2~5米,節下通常具白粉。葉2列式排列,具葉鞘;葉鞘抱莖,無毛或具細毛;葉灰綠色或藍綠色,較寬,線狀披針形,長30~60厘米,寬2~5厘米,粗糙,先端漸尖;葉舌長1~2毫米,成一輪毛狀。圓錐花序大形,頂生,直立,有時稍彎曲,長15~25厘米,有時或更長;小穗長9~12毫米,暗紫色或褐紫色,稀淡黃色;穎披針形,內穎比外穎長約1倍;第1花通常為雄性,其外稃長8~15毫米,內稃長3~4毫米,脊上粗糙;第2外稃長9~16毫米,先端長漸尖,基盤具長6~12毫米之柔毛;兩性花具雄蕊3,雌蕊1,花柱2,柱頭羽狀。穎果,橢圓形至長圓形,與內外稃分離。花期9~10月。
生長于河流、池沼岸邊淺水中。全國大部地區均有分布。
本植物的莖(蘆莖)、葉(蘆葉)、嫩苗(蘆筍)、籜葉(蘆竹籜)、花(蘆花)等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蘆根的采集
春、夏,秋挖取,洗凈泥土,剪去殘莖、芽及節上須根,剝去膜狀葉,曬干。或埋于濕沙中以供鮮用。
蘆根的藥材
①鮮蘆根
又名:活水蘆根。呈長圓柱形或扁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約1.5厘米。表面黃白色,有光澤,先端尖形似竹筍,綠色或黃綠色。全體有節,節間長10~17厘米,節上有殘留的須根及芽痕。質輕而韌,不易折斷。橫切面黃白色,中空,周壁厚約1.5毫米,可見排列成環的細孔,外皮疏松,可以剝離。氣無,味甘。
②干蘆根
呈壓扁的長圓柱形。表面有光澤,黃白色,節部較硬,顯紅黃色,節間有縱皺紋。質輕而柔韌,不易折斷,氣無,味微甘。均以條粗壯、黃白色、有光澤、無須根、質嫩者為佳。
全國各地均有生產。
【蘆根的功效與作用】
蘆根的化學成分
蘆根含薏苡素,以及蛋白質5%、脂肪1%、碳水化物51%、天門冬酰胺0.1%。蘆葦含纖維素48~54%、木質素約18.2%、木聚糖約12.4%、灰分2.8%。多糖水解產生D-木糖、L-阿拉伯糖、D-葡萄糖、D-半乳糖和兩種糖醛酸。另含多量維生素B1、B2和C,以及苜蓿素。
蘆根的性味
甘,寒。
①《別錄》:"味甘,寒。"
②《藥性論》:"無毒。"
③《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無毒。"
④《陸川本草》:"甘淡,微寒。"
蘆根的歸經
入肺、胃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胃二經。"
②《得配本草》:"入手少陰、太陰經血分。"
③《要藥分劑》:"入肺、脾、腎三經。"
④《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經。"
蘆根的功用主治
清熱,生津,除煩,止嘔。治熱病煩渴,胃熱嘔吐,噎膈,反胃,肺痿,肺癰。并解河豚魚毒。
①《別錄》:"主消渴客熱,止小便利。"
②《藥性論》:"能解大熱,開胃。治噎噦不止。"
③《唐本草》:"療嘔逆不下食、胃中熱、傷寒患者彌良。"
④《日華子本草》:"治寒熱時疾煩悶,妊孕人心熱,并瀉痢人渴。"
⑤《日用本草》:"解河豚魚毒。"
⑥《本草蒙筌》:"解酒毒、魚蟹中毒。"
⑦《本草原始》:"治干嘔霍亂。"
⑧《玉楸藥解》:"清降肺胃,消蕩郁煩,生津止渴,除嘔下食,治噎噦懊?。"
⑨《醫林纂要》:"能滲濕行水,療肺癰。"
⑩《天寶本草》:"清心益腎,去目霧,頭暈,耳鳴,瘡毒,夜夢顛倒,遺精。"
⑾《中國藥植志》:"治便秘。"
⑿《南京民間藥草》:"治喉痛。"
⒀《山東中藥》:"治浮腫。"
⒁《四川中藥志》:"治斑疹舌燥及津少。"
蘆根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鮮者2~4兩);或搗汁。
蘆根的宜忌
脾胃虛寒者忌服。
《本草經疏》:"因寒霍亂阼脹,因寒嘔吐勿服。"
【蘆根的圖片】
【蘆根的選方】
①治太陰溫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滯不快者:梨汁、荸薺汁、鮮葦根汁、麥冬汁、藕汁(或用蔗漿),臨時斟酌多少,和勻涼服,不甚喜涼者,重湯燉溫服。(《溫病條辨》五汁飲)
②治五噎心膈氣滯,煩悶吐逆,不下食:蘆根五兩。銼,以水三大盞,煮取二盞,去滓,不計時,溫服。(《金匱玉函方》)
③治嘔噦不止厥逆者:蘆根三斤。切,水煮濃汁,頻飲。(《肘后方》)
④治傷寒后嘔噦反胃,及干嘔不下食:生蘆根(切)、青竹茹各一升,粳米三合,生姜三兩。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隨便飲。(《千金方》蘆根飲子)
⑤治骨蒸肺痿,煩躁不能食:蘆根(切訖秤)、麥門冬(去心)、地骨白皮各十兩,生姜十兩(合皮切),橘皮、茯苓各五兩。上六味,切,以水二斗,煮取八升,絞去滓,分溫五服,服別相去八、九里,晝三服,夜二服,覆取汗。忌酢物。(《玄感傳尸方》)
⑥霍亂煩悶:蘆根三錢,麥門冬一錢。水煎服。(《千金方》)
⑦治食魚中毒,面腫,煩亂,及食鱸魚中毒欲死者:蘆根汁,多飲良,并治蟹毒。(《千金方》)
⑧治牙齦出血:蘆根水煎,代茶飲。(《湖南藥物志》)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