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氣散,中醫方劑名。為祛濕劑,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之功效。主治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證。惡寒發熱,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惡心嘔吐,腸鳴泄瀉,舌苔白膩,以及山嵐瘴瘧等。臨床常用于治療急性胃腸炎或四時感冒屬濕滯脾胃,外感風寒者。
方劑名:藿香正氣散
方劑組成: 藿香、蘇葉、白芷、大腹皮、茯苓、白術或蒼術、陳皮、半夏、厚樸、桔梗、甘草。
方劑方解:解表和中,芳香化濁,用于外感風寒、內有濕滯或感受暑濕、外見寒熱頭痛等表證,內有胸腹滿悶、納呆嘔惡、腹痛泄瀉、口淡苔膩、脈濡緩等濕阻之證。本方常用于胃腸型感冒 急性胃腸炎或消化不良等具有上述癥候者。
方劑用法用量:大腹皮、白芷、紫蘇、茯苓(去皮)各30g,半夏曲、白術、陳皮(去白)、厚樸(去粗皮,姜汁炙)、苦桔梗各60g,藿香(去土)90g,甘草(炙)75g。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同煎至七分,熱服,如欲出汗,衣被蓋,再煎并服。現代用法:散劑,每服9g,生姜、大棗煎湯送服;或作湯劑,加生姜、大棗,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方劑禁忌:本方重在化濕和胃,解表散寒之力較弱,故服后宜溫覆以助解表。濕熱霍亂之吐瀉,則非本方所宜。
放久化裁方之間的鑒別:
六和湯與藿香正氣散均主治外感兼內濕之霍亂吐瀉證。不同之處在于:前者為傷于暑濕,故重用香薷,配以厚樸、扁豆,濕邪傷脾致倦怠嗜臥,故用人參益氣健脾以助脾運;后者兼傷于寒,故重用藿香,伍以紫蘇、白芷,濕阻氣機致脘腹疼痛,故以陳皮、大腹皮理氣和中。
方劑各家論述:《馮氏錦囊秘錄》:正氣強旺則外無感冒之虞,脾胃健行則內無停食之患,稍有不足,外感內傷交作。以甘、桔、紫蘇辛甘散其外邪;厚樸、大腹苦辛通其內滯;藿香為君主,內可和中,外可解表,統領諸劑成功,正氣賴以復矣,故名藿香正氣。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