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養親湯,是傳統的中藥方劑,用于降氣消食、溫化痰飲之功的方劑,主要治療老人中虛喘嗽,痰壅氣滯之癥。此方出自《韓氏醫通》,萊菔子就是蘿卜子,蘇子是紫蘇的種子,白芥子是芥菜的種子,三味本草都是植物的種子,種子都有油性,能滋潤,且性質都是往下降的,能通便。三個藥加在一起,把老人的吃喝拉撒以及平時可能有的一些小毛病全管了。如今,三子養親湯被廣泛應用于現代人的“代謝綜合征”,用于去除體內有形及無形之痰。
方劑名:三子養親湯
方劑組成:蘇子、白芥子、萊菔子
方劑方解:本方治證乃因傷食生痰,痰壅氣滯,肺失宣降所致。治宜下氣消痰,宣肺止咳。方中紫蘇子下氣消痰,止咳平喘;白芥子利氣豁痰;萊菔子降氣祛痰,行滯消食。三藥合用,可使氣順痰化食消,咳逆自平。三子皆治痰之藥,而又能于治痰之中各逞其長,臨證當視氣、痰、食三者之孰重孰輕,以定君藥,余為臣藥。原方三子,為事親者設,故名“三子養親湯”。
用法用量:紫蘇子(主氣喘咳嗽),白芥子(主痰),蘿卜子(主食痞兼痰)。上三味各洗凈,微炒,擊碎,看何證多,則以所主者為君,余次之,每劑不過三錢,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隨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過。
注意事項:1、本方下氣作用較強,消瘦、氣血兩虛、陰虛者不宜服用。
2、建議使用時間為2—4周,不建議服用過長時間。
臨床應用
郭某,女,4歲。2010年4月13日診。患兒咳嗽反復發作已2年余,每于感冒之后即咳嗽吐白痰不已。本次發病乃兩日前感冒,后咳嗽不止,痰多色白,伴食欲不振,舌苔白厚膩,脈滑。曾用西藥抗炎治療無效,又遍尋老中醫治療,收效甚微,后邀余診治。據其脈癥,余辨此證乃屬食滯傷風,化痰滯于肺脾,成痰壅食滯氣逆之證。故擬以消食化痰,降氣止咳,用三子養親湯加味。處方。蘇子6克 白芥子5克 萊菔子9克 茯苓12克 半夏6克 陳皮6克 前胡6克 紫菀6克 焦三仙各10克 內金6克。三劑后,咳嗽吐痰明顯減輕,食量增加,效不更方。原方又進3劑,病告痊愈。追訪:后又貪食受風發作1次,遵原法治療而愈,以后再未發作。
粱某,男,58歲,2001年8月2日初診。氣喘反復發作20年,加重15天?;颊哂?0年前開始氣喘,癥狀反復發作,逐漸加重。初病時多于冬季發病,近幾年發作頻繁,無規律性。此次于半月前因感冒后氣喘發作,用西藥抗炎、平喘、解痙等方法治療,癥狀好轉不明顯?,F癥見氣喘,不能平臥,夜間為甚,痰白黏而少,無發熱,無明顯咳嗽。診見面色暗紅少澤,舌質暗紅偏淡,舌苔白,脈虛數。X線胸部正位片示兩肺紋理粗亂。中醫診為哮喘,證屬寒痰內積,瘀血夾雜,肺氣不足。西醫診斷:支氣管哮喘。治法:溫化寒痰,活血通絡,降逆平喘。方用三子養親湯加味。處方:蘇子7克 炒萊菔子7克 白芥子7克 前胡10克 陳皮5克 半夏10克 干姜7克 五味子7克 艾葉10克 桔梗10克 枳殼7克 地龍7克。三劑,水煎服,每日一劑。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