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稱】
防己地黃湯
【配方組成】
【用法用量】
上四味,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絞取汁,生地黃100克切片,蒸之如斗米飯久。以銅器盛其汁,更絞地黃汁和,分再服。治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
【方歌】
金匱防己地黃湯,
桂枝防風甘草襄;
滋陰降火熄內風,
如狂獨語用之良。
【臨床應用】
癲癥 張×,男,18歲。家屬代訴,半年前與鄰里吵鬧,遂精神失常。心神不定,常坐室內獨語不休,夜不能寐?;蛐挪酵庥?,時喊頭痛,多思善慮,憂郁煩躁。曾服導痰、涌吐之類藥物無效。診見舌紅少苔,脈浮弦。此為陰血虧虛、心神失養、虛火干擾所致,治用防己地黃湯方:生地90克,防己、防風、桂枝、生甘草各10克?;颊叻?劑,心神稍定,夜能入寐,未再出走。又續服7劑后,加生赭石40克,生龍、牡各30克,桃仁15克。服15劑后精神轉佳,一如常人,已能參加勞動。7年后隨訪未復發,并已結婚。
風濕性關節炎 崔××,女,51歲。患慢性風濕性關節炎,身體消瘦,四肢關節疼痛,指關節變形,下肢肌肉萎縮,雙踝關節腫大,病已經年,臥床不起,舌淡無苔,脈象弦細。曾用針灸、中藥治療不效。治擬養血和營,兼益肝腎,仿防己地黃湯意:生地黃30克,防己、桂枝、防風、當歸、白芍、萆蔛各10克,甘草、川芎各3克,木瓜6克,苡米12克,連服13劑,踝關節腫痛漸消。仍用原方去防己、苡米,加地龍10克,紅花3克,再服13劑,關節疼痛減輕。原方去桂枝、防風,加牛膝、寄生,又服30劑,下肢活動已有進步。后用原方加黨參、杜仲、續斷、雞血藤等藥,制成丸劑常服,并適當活動,調理年余,身體逐漸康復,能堅持上班工作,并來去步行。
【方解】
防己地黃湯具有滋陰降火、逐痰熄風之功,故用于上述證候的治療。后世“地黃飲子”、“犀角地黃湯”等方,便是由此方衍化而來。
防己地黃湯的藥物組成是:生地黃60克,防己、甘草各6克,桂枝、防風各9克。
以上各藥的劑量是按現代臨床之常用量所制,并非原方之量。用法上,現代可將諸藥加水1 500毫升,浸泡1小時,煎取300毫升,分2 次服。方中的生地黃以“干地黃”較為妥當,若用鮮生地則不宜與其他藥同煎,可將其搗爛取汁,與其他煎取之藥液兌服。
本方所針對的證候是以血虛生熱,熱擾心神為主要病機的,故方中生地用量最重。生地具有清熱涼血的功用,但原方的用法是將生地蒸熟后絞汁用,而生地蒸熟后其作用是重在滋陰養血,兼有清熱之效,取其養血熄風,“血足風自滅”之理。中醫認為“肝為風木之臟”,故用少量防風以散肝經郁熱;防己苦寒泄降,利水清熱,味辛能散,兼可祛風,《千金方衍義》并謂其能“逐痰氣”;桂枝行血和營,并能“通其關竅”;甘草和胃補中,兼調和桂枝、地黃寒熱之性。諸藥配伍,共奏滋陰降火、養血熄風之效,使郁熱得泄,神識自安。此外,桂枝、二防共用,散風祛濕、通絡止痛,故以本方加減,治療風濕痹痛,也有良好效果。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