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的簡介】
桂枝,別名:柳桂(學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葉,曬干,或切片曬干,本品呈長圓柱形,多分枝,長30~75cm,粗端直徑0.3~1cm。表面紅棕色至棕色,有縱棱線、細皺紋及小疙瘩狀的葉痕、枝痕、芽痕,皮孔點狀。質硬而脆,易折斷。切片厚2~4mm,斷面皮部紅棕色,木部黃白色至淺黃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異香氣,味甜、微辛,皮部味較濃。主產于廣西、廣東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曬干或陰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
中文學名 桂枝
拉丁學名 CassiaTwig
別 稱 柳桂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樟目
科 樟科
亞 科 樟亞科
族 樟族
屬 樟屬 拼音Guì Zhī
出處《唐本草》
來源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8~7月間剪取嫩枝,截成長約15或30~100厘米的小段,曬干。
生境分部主產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干燥的嫩枝,呈圓柱形,長15~100厘米,直徑0.8~1厘米,外表棕紅色或紫褐色。表面有枝痕、葉痕、芽痕,并有縱棱線、縱紋及橫紋。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外有棕紅色邊,中心色較深。粗枝斷面呈黃白色。氣清香,味甜微辛。以幼嫩、棕紅色、氣香者為佳。
藥理作用①抗菌作用
桂枝醇提物在體外能抑制大腸桿菌、枯草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效濃度為25毫克/毫升或以下;對白色葡萄球菌、志賀氏痢疾桿菌、傷寒和副傷寒甲桿菌、肺炎球菌、產氣桿菌、變形桿菌、炭疽桿菌、腸炎沙門氏菌、霍亂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平板挖洞法)。
②抗病毒作用
用人胚腎原代單層上皮細胞組織培養,桂枝煎劑(1:20)對流感亞洲甲型京科68-1株和孤兒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雞胚上,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醇浸劑作用較好。
③利尿作用
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克/公斤給麻醉犬靜脈注射,可使犬尿量明顯增加,單用桂枝靜注(0.029克/公斤)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藥單用顯著,故認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炮制桂枝:用水稍浸泡,撈起,悶潤至透,切片,晾干,篩去屑。桂枝木:取去皮桂枝,稍浸泡,潤透,切片,晾干。桂枝尖:取桂枝的細枝梢,稍浸,悶潤至透,切片,晾干。炒桂枝:取桂枝片入鍋內,以文火炒至深黃色略有焦斑為度。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
桂枝的功效
性味辛、甘,溫。
歸經歸心、肺、膀胱經。
桂枝的作用
功能主治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沖降氣。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桂枝的圖片】
【桂枝的備注】
(1)桂枝辛溫,善祛風寒,能治感冒風寒、發熱惡寒,不論有汗、無汗都可應用。如風寒表癥,身不出汗,配麻黃同用,有相須作用,可促使發汗;如風寒表癥,慎身有汗出,配芍藥等,有協調營衛的作用。桂枝能溫通經脈,對寒濕性風濕痹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風等同;對氣血寒滯所引起的經閉、痛經等癥,常配合當歸、芍藥、桃仁等同用。桂枝性溫,善通陽氣,能化陰寒,對陰寒遏阻陽氣,津液不能輸布,因而水濕停滯形成痰飲的病癥,常與茯苓、白朮等配伍應用:如膀胱氣化失司、小便不利,用桂枝以通陽化氣,助利水藥以通利小便,常配合豬苓、澤瀉等同用(如五苓散)。
(1)桂枝與麻黃雖都能發汗,但麻黃辛苦開泄,能開腠理而透毛竅,發汗作用較強,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腫;桂枝辛甘溫熙,主要功能是溫通經脈,能通達陽氣而解表,發汗的作用較為緩弱。故治風寒表癥,風寒無汗,常與麻黃配伍,以增強它發汗的作用;而治風寒表癥、自汗惡風則不用麻黃,多配芍藥同用,以協調營衛、發表散寒。桂枝性溫助熱,如應用不當則有傷陰、動血之虞,故在溫熱病、陰虛火旺及出血癥時,不宜應用。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