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胃湯,中藥方劑名,出自《溫病條辨》。益胃湯功能益胃生津。治陽明溫病,下后汗出,胃陰受損,身無熱,口干咽燥,舌干苔少,脈不數者。
【配方組成】
沙參三錢,麥冬五錢,冰糖一錢,細生地五錢,玉竹(炒香)一錢五分。
【功效主治】
益胃湯功能益胃生津。治陽明溫病,下后汗出,胃陰受損,身無熱,口干咽燥,舌干苔少,脈不數者
【用法用量】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滓再煮一杯服
【臨床運用】
益胃湯為滋養胃陰的代表方劑。以食欲不振,口干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為證治要點。
【臨床加減】
若汗多,氣短,兼有氣虛者,加黨參、五味子(與生脈散合用)以益氣斂汗;食后脘脹者,加陳皮、神曲以理氣消食。
【現代適應證】
益胃湯適用于慢性胃炎、糖尿病、小兒厭食癥。
1、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又分慢性淺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主要病理改變是炎癥、萎縮和腸化生。臨床主要表現為上腹痛、腹脹等消化道癥狀。
2、糖尿病
糖尿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公認糖尿病不是單一病因所致的疾病,而是復合病因引起的綜合征。發病與遺傳、自身免疫及環境因素有關。
糖尿病的代謝紊亂主要是由于胰島素生物活性或其效應絕對或相對不足引起的,臨床主要表現為易饑、多食、口渴、多飲、多尿及體重減輕。
3、小兒厭食癥
小兒厭食癥指以長期食欲減退或消失、食量減少為主要癥狀的疾病,引起厭食癥的病因很多,常見于全身各種急、慢性疾病,服用抗生素及各種損害消化功能的藥物;喂養方法不當,空氣溫度、濕度過高,微量元素鋅等缺乏。
【方劑方解】
溫病易從熱化傷津,熱結腑實,應用瀉下劑后,熱結雖解,但胃陰損傷已甚,故不能食,口干咽燥。胃為五臟六腑之海,十二經皆稟氣于胃,胃陰復則氣降能食。
治宜甘涼生津,養陰益胃為法。方中重用生地、麥冬,味甘性寒,功能養陰清熱,生津潤燥,為甘涼益胃之上品,共為君藥。
配伍北沙參、玉竹為臣,養陰生津,以加強生地、麥冬益胃養陰之力。冰糖濡養肺胃,調和諸藥,為使。全方藥簡力專,共奏養陰益胃之效。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