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湯,中醫方劑名,別名葛根竹茹湯,出自《普濟本事方》。主治胃熱嘔吐,飲酒過多而嘔,癥見傷寒正汗后,余熱留于陽明、少陽,必令作嘔。
【方劑組成】
干葛3兩,甘草3分(炙),半夏3分(姜汁半盞、漿水1升煮耗半)。
【制備方法】
上藥為粗末。
【功效主治】
竹茹湯主治胃熱嘔吐,飲酒過多而嘔;傷寒正汗后,余熱留于陽明、少陽,必令作嘔。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2盞,加生姜3片,竹茹1彈子大,大棗1個,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
【方劑方解】
竹茹湯中干葛氣味辛微溫,能解酒毒,入足陽明;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半夏氣味辛溫,入足陽明;
竹茹氣味甘寒,入足陽明;姜、棗以和榮衛。胃熱嘔吐不止,亦必因胃中酒氣蘊熱;
故以微辛溫之藥令其入胃,引人甘寒之品,則酒熱稍解,氣得下降,胃氣安而病自己也。
【方劑藥材介紹】
干葛:治傷寒、溫熱頭痛項強,煩熱消渴,泄瀉,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壓,心絞痛,耳聾。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疼痛。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用于濕痰寒痰,咳喘痰多,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
竹茹:具有清熱化痰,除煩,止嘔的功效。用于痰熱咳嗽,驚悸不寧,心煩失眠,中風痰迷,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臨床應用】
胃熱嘔吐:政和中一宗人病傷寒,得汗身涼,數日忽嘔吐,藥與飲食俱不下,醫者皆進丁香、藿香、滑石等藥,下咽即吐。
予曰,此正汗后余熱留胃脘,孫兆竹茹湯正相當爾。治藥與之,即時愈。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