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方劑,是指由具有補陰功效的藥物組成,能夠用于治療陰虛病癥的方劑。陰虛證的癥狀,常表現為形體羸瘦、面容憔粹、口燥、咽干、虛煩、失眠、大便秘結、小便赤短、腰酸背痛、脈沉細數、舌紅苔少、津少等,嚴重的可能發生骨蒸潮熱、盜汗、嗆咳無痰、夢遺、滑精等。對于上述病癥的治存,應以熟地黃、麥門冬、天門冬、龜板、知母、枸杞子、黃柏等具有滋陰功效的藥物為主要組成。在諸多滋陰養生方劑中,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大補陰丸、石斛夜光丸、七寶美髯丹等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方劑。
藥方一:六味地黃丸
【組成】熟地黃24克、山茱萸12克、干山藥12克、澤瀉9克、茯苓9克、丹皮9克
【功效】滋陰、補腎、養肝。
【應用】適宜肝腎陰虛、虛火上炎之癥。
【癥狀表現】肝腎陰虛證的癥狀,常見于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盜汗、遺精及小兒囟開不合;虛火上炎的癥狀表現,多見于骨蒸潮熱、手足心熱、消渴、虛火牙痛、口干、咽干、舌紅少苔、脈細數等。
【分析】熟地黃性微溫;味甘;入肝經,具有補血滋陰、補益精髓等功效。山茱萸性微溫;味酸;歸肝、腎經,具有收斂固澀、補肝止血、補腎益精等功效。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腎、肺經,具有滋陰補腎、健脾補氣等功效。澤渴性寒;味甘、淡;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燥濕、清熱瀉火之效。茯苓性平;味甘、淡;入心、腎、脾經,具有利水燥濕、健脾安神等功效。丹皮,即為牡丹皮,其性微寒;味辛、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等功效。
全方六味合用,以滋補為主,又加用澤瀉、丹皮、茯苓可起到一定的清瀉之效,可謂“補中有瀉”,是滋陰補腎的常用方劑。
【服用方法】將上述6味一同碾為細末,制成蜜丸,每丸約重15克。成人每次空腹用開水送服1丸,每日3次。亦可用清水煎湯服用。
藥方二:左歸丸
【組成】熟地黃240克、山藥120克、枸杞子120克、山茱萸120克、川牛膝90克、菟絲子120克、鹿膠120克、龜膠120克
【功效】滋陰補腎。
【應用】適宜真陰不足之癥。
【癥狀表現】常表現為頭暈、目眩、腰腿酸軟、遺精、滑精、自汗、盜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飲、舌光少苔、脈細或數。
【分析】熟地黃性微溫;味甘;入肝經,具有神血滋陰、補益精髓等功效。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腎、肺經,具有滋陰補腎、健脾補氣等功效。枸杞子性平;味甘;歸肝、背、肺經,具有滋陰補腎、補肝明目、清肺潤燥等功效。山茱萸性微溫;味酸;歸肝、腎經,具有收斂固澀、補肝止血、補腎益精等功效。川牛膝性平;味苦、酸;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活血化瘀、利尿通淋、強健筋骨、引血下行等功效。菟絲子性平;味甘、辛;歸腎、肝經,具有補腎固精、補肝明目、縮尿止宵的功效。鹿膠性溫;味甘、咸;人肝、腎經,具有補腎益精、補肝養血等功效。龜膠性平;味甘、咸;入肝、腎、心經,具有滋陰補血、退熱止血等功效。
全方八味相配,能夠共同起到填陰滋腎、育陰潛陽之效。由于本方長期服用容易導致脾胃不適,因而運用時可適當加入陳皮、砂仁等理、醒脾胃藥。
【服用方法】將上述8味一同碾為細末,制成蜜丸,每丸約重15克。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1丸,用淡鹽水送服。
藥方三:大補陰丸
【組成】黃柏120克、知母120克、熟地黃180克、龜板180克
【功效】滋陰瀉火。
【應用】適宜肝腎陰虛、虛火上炎之癥。
【癥狀表現】常表現為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咳嗽、略血、心煩、易怒、足膝疼熱或足膝痿軟、舌紅少苔、脈數而有力。
【分析】本方最為適宜肝腎兩虛、真陰不足之癥。方中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大腸經,具有滋陰清熱、燥濕退熱、瀉火解毒等功效。知母性寒;味甘、苦,入腎、肺、胃經,具有滋陰潤燥、清熱瀉火等功效。熟地黃性微溫;味甘;入肝經,具有補血滋陰、補益精髓等功效。龜板性平;味甘、咸;入肝、腎、心經,具有滋陰潛陽、補腎固沖等功效。
本方以熟地黃、龜板滋補真陰、潛陽瀉火;以黃柏瀉火;佐以知母,意在清熱潤肺、滋陰補腎。全方四味合用,既能滋陰潛陽,又能清熱降火,可謂相得益彰。
【服用方法】將適量豬脊髓蒸熟,搗為泥狀;將上述4味碾為細末后,與豬脊髓泥一同攪拌均勻,制成蜜丸.每丸約重15克。每日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丸,用淡鹽水送服。亦可用清水煎湯服用。
【注意】食欲不振、大便不實、泄瀉及實熱者,均不宜服用。
藥方四:石斛夜光丸
【組成】天門冬60克、人參60克、茯苓60克、麥門冬30克、熟地黃30克、菟絲子23克、甘菊花23克、草決明23克、杏仁23克、干山藥23克、枸杞子23克、牛膝23克、五味子23克、蒺藜15克、石斛15克、肉蓯蓉15克、川芎15克、炎甘草15克、枳殼15克、青葙子15克、防風15克、川黃連15克、烏犀角15克、羚羊角15克
【功效】滋陰補腎、清肝明目。
【應用】適宜肝腎不足、陰虛火旺之癥。
【癥狀表現】瞳孔散大、視物昏花、羞明流淚、頭暈、目眩、內障等。
【分析】本方一共用藥二十五味,大致包括滋陰補背、生津養血、疏肝清熱、清肝瀉心、健脾益肺等五方面功效。但本方尤以滋陰、補腎、養肝的功效最為顯著,且為眼科的常用方劑。肝腎虧虛、精血不足,則無法上注于目,以致發生視物不清、瞳神散大;而陰虛火盛,則會導致內障、羞明、頭暈、目眩等癥。
本方合用天門冬、麥門冬、熟地黃、生地黃、五味子、石斛,重在起到生津養血之功;合用菟絲子、枸杞子、牛膝、肉蓯蓉,意在起到滋陰補腎之效;加用人參、狹等、甘草、山藥能夠起到健脾益肺以助生化的作用;加用積殼、川考、菊花、杏仁、防風、草決明、疾藜、青葙子能夠起到疏肝清熱之效;佐以黃連、犀角、判羚羊角,則能夠達到平肝、瀉心、涼血的效果。
全方諸味配伍,能夠共同起到平肝熄風、滋陰明目之功效。
【服用方法】將上述諸味一同碾為細末,制成蜜丸,每丸約重10克。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1丸,用淡鹽水送服。
藥方五:七寶美髯丹
【組成】何首烏30克、白茯苓15克、懷牛膝15克、當歸15克、枸杞15克、菟絲子15克、破故紙12克
【功效】滋陰補背、補肝養血。
【應用】適宜肝腎陰虛之癥。
【癥狀表現】夢遺、滑精、腰膝酸軟、須發早白、牙齒動搖等。
【分析】何首烏性微溫;味苦、甘、濕;歸肝、腎經,具有補益精血、解毒截瘧、潤腸通便等功效。白茯苓性平;味甘、淡;歸心、脾、腎經,具有安神、健脾、燥濕、利水等功效。牛膝性平;味苦、酸;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活血化瘀、利尿通淋、強健筋骨、引血下行等功效。當歸性溫;味甘、辛;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消癰潤腸等功效。枸杞子性平;味甘;歸肝、腎、肺經,具有滋陰補腎、補肝明目、清肺潤燥等功效。菟絲子性平;味甘、辛;歸腎、肝經,具有補腎固精、補肝明目、縮尿止瀉的功效。破故紙,又名補骨脂,其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補腎助陽、健脾溫中、止瀉固澀等功效。
本方以何首烏為主藥;合用枸杞、菟絲子能夠增強滋陰補腎之功;加用牛膝、當歸,能夠起到補益肝腎、補血養肝之效;佐以補骨脂,意在溫補腎陽,達到陰中求陽之效。
【服用方法】將上述七味一同碾為細末,制成蜜丸,每丸約重10克。分早、晚2次,用淡鹽水送服,每次1丸。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