訶子出自《本草圖經》。為清涼解毒中藥,主治久瀉;久痢;脫肛;喘咳痰嗽;久咳失音。喜陽光充足。多生于海拔950-1850m之間。年雨量在1000-1500mm左右。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但宜選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產云南西部和西南部。廣東、廣西(南寧)有栽培。
中文學名 訶子
別 稱 訶黎勒、訶黎、訶梨、隨風子
門 被子植物門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科 使君子科
分布區域 產云南西部和西南部;廣東、廣西有栽培。分布于東南亞大部。
拉丁學名 Terminalia chebula Retz.
界 植物界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桃金娘目
屬 訶子屬
訶子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苦酸澀,溫。
①《藥性論》:"味苦甘。"
②《唐本草》:"味苦,溫,無毒。"
③《海藥本草》:"味酸澀,溫,無毒。"
【歸經】入肺、胃、大腸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肝、脾、腎、大腸五經。"
②《本草求真》:"入大腸、胃經。"
【功效】斂肺,澀腸,下氣。治久咳失音,久瀉,久痢,脫肛,便血,崩漏,帶下,遺精,尿頻。
①《南方草木狀》:"可作飲,變白髭發令黑。"
②《藥性論》:"通利津液,主破胸脯結氣,止水道,黑髭發。’
③《唐本草》:"主冷氣心腹脹滿,下宿物。"
④《海藥本草》:"主五膈氣結,心腹虛痛,赤白諸痢及嘔吐咳嗽,并宜使皮,其主嗽。肉炙治眼澀痛。"
⑤《日華子本草》:"消痰,下氣,除煩,治水,調中,止瀉痢,霍亂,奔豚腎氣,肺氣喘急,消食開胃,腸風瀉血,崩中帶下,五膈氣,懷孕未足月漏胎及胎動欲生,脹悶氣喘。并患痢人后分急痛產后陰痛,和蠟燒熏及熱煎湯熏洗。"
⑥《本草圖經》:"治痰嗽咽喉不利,含三數枚。"
⑦《本草通玄》:"生用則能清金行氣,煨用則能暖胃固腸。" (訶子的功效與作用)
臨床應用
用于久瀉、久痢,治慢性痢疾和慢性腸炎,取其有收斂和抗菌作用。煨訶子的效果較好,但極少單用,多配其他固澀藥,例如治久痢膿血配五倍子、烏梅、樗根白皮之類;治久瀉配白術、芡實。虛寒泄瀉嚴重者配罌粟殼、干姜、橘紅等。方如訶子散。
用于久咳。治肺結核之干咳、痰血,用生訶子配海浮石、瓜萎皮;治慢性咽喉炎之久咳失音,則配桔梗、甘草等,方如訶子清音湯;口含生訶子有一定幫助,但訶子味甚苦,和蜂蜜一起制丸含服更好。最近報道治慢性氣管炎可用訶子3g,五味子9g,煮豬肺一具服食,方如補肺湯。
劑量與用法
藥典劑量:3~9克。
臨床常用劑量:3~9克。
大劑量:一般不宜大劑量使用。
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或入丸、散吞服。
訶子的藥理作用
收斂止瀉
訶子含鞣酸較多,具有與五倍子相同的收斂止瀉作用。
訶子還含番瀉苷,有致瀉作用,可能會出現先致瀉后收斂的作用。
抗菌作用
訶子體外試驗證明,對4-5種痢疾桿菌都有效,尤以訶子殼為佳。訶子水煎劑(100%)除對各種痢疾桿菌有效外,且對綠膿桿菌、白喉桿菌作用較強,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變形桿菌、鼠傷寒桿菌亦有作用(紙片法);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的有效濃度分別為1:32,1:128,1:64(試管法)。訶子在體外有良好的抗傷寒桿菌的作用。用鹽酸、乙醚提取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更高的抗菌及抗真菌作用。
抗腫瘤實驗
a.經訶子水煎液處理之小鼠惡性腫瘤(腹水癌、梭形細胞肉瘤)細胞、接種于小鼠體內,將失其生活能力。
b.分別接種于艾氏腹水癌。中國小鼠腹水肉瘤、梭形細胞肉瘤之小鼠,經口服訶子煎液后,其所產之腹水或腫瘤之重量,均較對照組為少。訶子對小鼠艾氏腹水癌,中國小鼠腹水肉瘤,梭形細胞肉瘤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3.對活性氧的清除和對抗十四酰基佛手醇乙酯(TPA)對人白細胞DNA的損傷的影響: 訶子醇提物10-20μg/ml顯著抑制(P<0.01)Fe2+/維生素C誘發的小鼠肝、肺勻漿和線粒體的脂質過氧化,訶子水提物200-400μg/ml才有抑制作用。訶子醇提物25μg/ml明顯清除核黃素(VB2)+光產生的O2-和對抗H2O2引起的溶血,訶子水提物100μg/ml才有一定對抗作用。訶子醇提物20μg/ml顯著抑制TPA20μg/ml誘發的人白細胞化學發光,50μg/ml明顯對抗TPA100ng/ml和香煙煙霧凝集物(CSC)400μg/ml引起的人白細胞DNA斷鏈。訶子水提物用至400μg/ml不能對抗同劑量TPA引起的人白細胞DNA斷鏈。
解痙作用
從干果中用80%乙醇提得的訶子素,對平滑肌有罌粟堿樣的解痙作用;除鞣質外還含有致瀉成分,故與大黃相似,先致瀉而后收斂。含訶子的中藥復方曾報告有某些抗癌效果。同屬植物Terminalia belenica的果實的醇提取物有促進膽汁分泌、降壓、抑制平滑肌的作用。
【臨床應用】
治療急慢性腸炎、痢疾之水瀉過多。
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水瀉和大便次數過多。
治療肺炎后咳嗽不止.聲音嘶啞。
訶子的妙方集錦
治久咳語聲不出:訶子(去核)一兩,杏仁(泡,去皮、尖)一兩,通草二錢五分。上細切,每服四錢,水一盞,煨生姜切五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溫服。(《濟生方》訶子飲)
治嗽,氣嗽久者亦主之:生訶黎一枚,含之咽汁。瘥后口爽不知食味,卻煎檳榔湯一碗服之。(《經驗方》)
治失音,不能言語者:訶子四個(半炮半生),桔梗一兩(半炙半生),甘草二兩(半炙半生)。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童子小便一盞,同水一盞,煎至五七沸,溫服。(《宣明論方》訶子湯)
治結膜炎:訶子、梔子、楝子各等量。共研細末,每次二錢,水煎服,每日服三次。(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治老人久瀉不止:訶黎勒三分(煨,用皮),白礬一兩(燒灰)。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二錢。(《圣惠方》訶黎勒散)
治氣利:訶黎勒十枚(煨),為散,粥飲和,頓服。(《金匱要略》訶黎勒散)
治脫肛日久,服藥未驗,復下赤白膿痢,作里急后重,白多赤少,不任其苦:御米殼(去蒂萼,蜜炒)、橘皮各五分,干姜(炮)六分,訶子(煨,去核)七分。上為細末,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和渣空心熱服。(《蘭室秘藏》訶子皮散)
治腸風瀉血:訶黎勒十個(酒潤,草紙裹,煨熟,肉與核共搗細),白芷、防風、秦艽各-兩。俱微炒,研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錢,白湯下。(《本草匯言》)
治白帶白淫,因虛寒者:訶黎勒十個(酒潤,草紙裹,煨熟,內與核共搗細),白術、黃芪、當歸、杜仲、蛇床子、北五味子、山茱萸肉各二兩。俱炒研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三錢,白湯下。(《醫林集要》)
治老人氣虛不能收攝,小水頻行,緩放即自遺下,或涕淚頻來,或口涎不收:訶黎勒,不用煨制,取肉,時時干嚼化,徐徐含咽。(《本草匯言》)
治口瘡經久不愈:訶黎勒五個(酒潤,草紙裹煨熟,肉與核共搗細),好冰片一分。共研勻細,不時摻入少許,口含徐徐咽下。(《本草匯言》)
訶子宜忌配伍
【配伍宜忌】
與干姜、罌粟殼、陳皮配伍,治久瀉、久痢屬虛寒者;與人參、黃芪、升麻等藥同用,治久瀉痢、脫肛;與防風、秦艽、白芷配伍,治腸風;與人參、五味子等同用,治肺虛久咳、失音:與桔梗、甘草同用,適用于痰熱郁肺、久咳失音。
【養生禁忌】凡外邪未解,內有濕熱火邪者忌服。
【注意事項】:
凡外邪未解,內有濕熱火邪者忌服。
①《品匯精要》:氣虛人忌多服。
②《醫學入門》:氣虛及暴嗽、初瀉,不可輕用。
③《本草經疏》:咳嗽因于肺有實熱,泄瀉因于濕熱所致,氣喘因于火熱沖上,帶下因于虛熱而不因于虛寒,及腸辯初發,濕熱正盛,小便不禁因于腎家虛火,法并忌之。
④《本草求真》:虛大不宜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