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桐皮的簡介】
海桐皮,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皮。全年可收,而以春季較易剝取,將樹砍伐剝取干皮,刮去棘刺及灰垢,曬干。
【藥材名稱】
中文名:海桐皮
拼音名:Hǎi Tónɡ Pí
【藥材別名】
釘桐皮、鼓桐皮、丁皮(《藥材資料匯編》),刺桐皮(《中藥材手冊》),刺通、接骨藥(《貴州草藥》)。
【藥材來源】
海桐皮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皮。全年可收,而以春季較易剝取,將樹砍伐剝取干皮,刮去棘刺及灰垢,曬干。
【海桐皮的植物形態】
原形態刺桐(《南方草木狀》),又名:山芙蓉、梯枯、空桐樹、雞桐木、海桐。
高大喬木,高可達20米。樹皮灰棕色,枝淡黃色至土黃色,密被灰色絨毛,具黑色圓錐狀刺,2、3年后即脫落。
3出復葉,互生,或簇生于枝頂;總葉柄長10~15厘米;
小葉片闊卵形至斜方狀卵形,長10~15厘米,頂端小葉寬過于長,先端漸尖而鈍,基部近截形,或闊菱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粉綠色,兩面葉脈均有稀疏毛茸;
頂生小葉柄長3.5~4.5厘米,側生小葉柄短,長約5毫米;托葉2,線形,長1~1.3厘米,早落。總狀花序,長約15厘米,被絨毛;
總花梗長7~10厘米;萼佛焰狀,長約2~3厘米,萼口偏斜,由背開裂至基部;花冠蝶形,大紅色,旗瓣長5~6厘米,翼瓣與龍骨瓣近相等,短于萼;
雄蕊10,兩束,花絲淡紫色,長3~3.5厘米,藥黃色;花柱1,淺綠色,柱頭不分裂,密被紫色軟毛。莢果串珠狀,微彎曲。種子1~8顆,球形,暗紅色。花期3月。
生境分部野生或栽植為行道樹。分布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浙江、湖南、湖北、福建、臺灣等地。產廣西、云南、福建、湖北等地。
【海桐皮的圖片】
【海桐皮的生長環境】
野生或栽培為行道樹。喜溫暖濕潤氣候,適于酸性微酸性土壤,生于山溝、草坡、上森林、灌叢或林緣路邊,垂直分布從海濱至海拔2700米。
性味:苦;辛;平
歸經:肝;脾;胃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舒筋通絡;殺蟲止癢。主風濕痹痛;肢節拘攣;跌打損傷;疥癬;濕疹
【海桐皮的注意】
1.《本草經疏》:腰痛非風濕者不宜用。
2.《本草匯言》:痢疾、赤口良、痹盟諧證非關風濕者不宜用。
3.《得踢本草》:血少火熾者禁用。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