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葉的簡介】
苦竹葉,中藥材,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嫩葉。生于向陽山坡或平原,分布浙江、江蘇、江西等長江流域及西南各地。苦竹葉清熱,明目,利竅,解毒,殺蟲。治消渴,煩熱不眠,目痛,口瘡,失音,湯火傷。
【中文學名】
苦竹葉
【別稱】
傘柄竹
【來源】
禾本科植物苦竹的嫩葉
【苦竹葉的植物形態】
稈直立,高可達4米,圓筒形,直徑約15毫米,稈幼時有白粉,尤以籜環下為甚。籜環上常有褐色的籜鞘殘留物;稈環不甚突起。
籜鞘紙革質,細長三角形,枯黃色,有棕色或白色小刺毛;籜耳細小,有直立棕色磊毛數枚;籜舌截平頭,邊緣密生纖毛;籜葉細長披針形,長4~11厘米,寬3~5毫米,幼時綠色,多脈。
主稈每節分枝3~6枝,有葉小枝1~3枚生于1節,頂端著生2~4葉。葉鞘干草色,線狀披針形;葉舌截平。葉片披針形,長8~20厘米,寬10~28毫米,下面有微毛,次脈4~8對,小橫脈呈方格形,邊緣有細鋸齒;葉柄長2~7毫米。花枝基部為苞片所包圍,其上著生總狀花序;
小穗含花8~12朵,綠色;顆3~5枚;外稃卵狀披鉗形,長8~11毫米,具縱脈及小橫脈,先端尖銳,無毛或上部邊緣有毛,內稃與外稃等長或較長,脊與頂端均有纖毛;
鱗被3枚,卵形;雄蕊3,花藥黃色;子房狹窄,無毛,頂端分裂為3花柱,柱頭羽毛狀。花期4~5月。筍期5~6月。
【苦竹葉的圖片】
【生境分布】
苦竹葉生于向陽山坡或平原。分布浙江、江蘇、江西等長江流域及西南各地。
【苦竹葉的藥材】
干燥葉多呈細長卷筒狀。展開后,葉片為披針形,長6~12厘米,寬10~15毫米。
先端尖銳,基部圓形。葉柄長6~10毫米。上面灰綠色,光滑,下面租糙有毛,主脈較租,兩側細脈8~16條,邊緣的一側有細鋸齒。質脆而有彈性。
氣弱,味微苦。以葉嫩色綠,卷成筒狀者為佳。
苦竹葉的性味
《日華子本草》:"味苦,冷,無毒。"
苦竹葉的功用主治
清熱,明目,利竅,解毒,殺蟲。治消渴,煩熱不眠,目痛,口瘡,失音,湯火傷。
①《別錄》:"療口瘡,目痛,明目,利九竅。"
②《食療本草》:"主口瘡,目熱,?啞。"
③《日華子本草》:"治不睡,止消渴,解酒毒,除煩熱發汗,治中風失音。"
④《綱目》:"殺蟲。"
⑤《分類草藥性》:"治煩熱,解毒。退小兒潮熱,煅(末敷)湯火傷。"
【苦竹葉的用法與用量】
苦竹葉內服:煎湯,2~4錢。外用:燒存性研末涂敷。
【苦竹葉的選方】
①治卒失聲,聲噎不出:濃煮苦竹葉服之。(《補缺肘后方》)
②治小兒頭瘡、耳上生瘡:竹葉燒末和豬脂涂上。又以雞子白敷之亦妙。(《子母秘錄》)
③治卒得惡瘡不識者:苦竹葉燒和雞子黃敷。(《孫真人食忌》)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