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黃草|溪黃草的功效與作用
溪黃草(學(xué)名:Rabdosia serra)為唇形科香茶菜屬下的一個(gè)種,花期5~10月。生于溪邊、溝旁或山谷濕潤(rùn)處,廣州有栽培,高60~80厘米,莖直立,四方形,分枝,稍被毛。其葉揉之有黃色液汁,故有龍膽草、溪黃草等名。異名熊膽草、血風(fēng)草(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溪溝草、山羊面、臺(tái)灣延胡索(《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土黃連(《廣西中草藥》),四方蒿(《全展選編·傳染病》),香茶菜(江西《草藥手冊(cè)》)。夏秋采收,曬干,鮮品隨時(shí)可采。溪黃草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祛濕、涼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痢疾、腸炎、跌打瘀痛等病癥。
中文名 溪黃草
科 唇形科
亞綱 合瓣花亞綱
二名法 Rabdosia serra
族 香茶菜族
拉丁學(xué)名 Rabdosia serra
屬 香茶菜屬
別稱 溪溝草、山羊面、熊膽草、血風(fēng)草、黃汁草、溪溝草、香茶菜
亞科 羅勒亞科
(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
【異名】熊膽草、血風(fēng)草(廣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溪溝草、山羊面、臺(tái)灣延胡索(《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土黃連(《廣西中草藥》),四方蒿(《全展選編?傳染病》),香茶菜(江西《草藥手冊(cè)》)。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線紋香茶菜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線紋香茶菜
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莖直立,四方形,分枝,稍被毛。葉對(duì)生,紙質(zhì),揉之有黃色液汁;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zhǎng)3~9厘米,寬2~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闊楔形,邊緣具粗鋸齒,上面被稀疏的短細(xì)毛,下面近無毛,有紅褐色的腺點(diǎn);具柄。花細(xì)小,淡紫色,集成聚傘花序再排成腋生圓錐花序;萼鐘狀,有5齒,2唇形,結(jié)果時(shí)增大,外面有紅褐色腺點(diǎn)和疏短毛;花冠2唇形,上唇短,有裂片4,裂片寬而反折,下唇作船形,全緣,比上唇長(zhǎng);雄蕊4,2長(zhǎng)2短,伸出于花冠筒外。果實(shí)由4個(gè)小堅(jiān)果組成,藏于萼的基部。花期5~10月。
生于溪邊、溝旁或山谷濕潤(rùn)處,廣州有栽培。分布我國(guó)中部、南部和西南部。
【采集】夏、秋采收。
【化學(xué)成分】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jī)酸。
【性味】①?gòu)V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甘苦,涼。"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苦,寒。"
溪黃草的功效與作用
溪黃草的功效
清熱利濕,涼血散瘀。治急性肝炎,急性膽囊炎,痢疾,腸炎,癃閉,跌打瘀腫。
①?gòu)V州部隊(duì)《常用中草藥手冊(cè)》:"清熱,利濕,退黃。治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清肝利膽,退黃祛濕,涼血散瘀。治急性肝炎,跌打瘀腫。"
【用法與用量】?jī)?nèi)服:煎湯,0.5~1兩(鮮者2~3兩)。
溪黃草的作用
①治急性黃疸型肝炎:溪黃草配酢漿草、鐵線草,水煎服。
②治急性膽囊炎而有黃疸者:溪黃草配田基黃、茵陳蒿、雞骨草、車前草,水煎服。
③治濕熱下痢:㈠溪黃草鮮葉,搗汁沖服:㈡溪黃草配天香爐、野牡丹,水煎服。(①方以下出《中醫(yī)方藥學(xué)》)
④治痢疾,腸炎:鮮四方蒿葉。洗凈,搗汁內(nèi)服。每天一次,每次五毫升,兒童二至三毫升。(《全展選編?傳染病》)
⑤治瘙閉:鮮香茶菜二兩,鮮石韋、鮮車前草各一兩。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cè)》)
網(wǎng)頁(yè)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qǐng)聯(lián)系我們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