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湯
【組成】麻黃9g桂枝9g杏仁9g甘草9g
【用法】水煎,分3次溫服,取微汗為度。若汗出表解,停后服,不必盡劑。禁食生冷油膩等物。
【功效】發汗解表,宜肺平喘。
【主治】風寒束表,惡寒發熱,頭痛身疼.無汗而喘,口中和,脈浮緊者。
【方解】本方證為風寒犯表所致。風寒外束,衛陽被遏,陽氣不能外達則惡寒;外邪侵人,正氣欲鼓邪外出則發熱;惡寒發熱的特點為病人自覺惡寒,以手摸其皮膚則覺發熱;寒邪束表,不僅使毛竅閉塞,亦使營衛運行不暢,故頭痛身疼無汗;肺外合皮 毛主表,表郁使肺氣郁而作喘;表證初起,邪未人里,故口中和; 寒邪客于膚表.正氣欲拒邪于外.故脈浮。據上述分析,本方證的病位在表,病因為寒,主證是惡寒無汗等,所以本方證可診斷為邪實而正不虛的表寒表實證。
根據“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的治療原則,表證當解表.表寒證則當辛溫解表。本方證型屬實,主證為惡寒發熱、無汗而喘等證,故治療宜發汗以解表,宜肺以平喘。本方以麻黃為主藥,麻黃發汗與平喘的功效都能在方中發揮出重要作用,輔以桂枝,解肌發汗,溫通經絡,助麻黃發汗,兩藥相須為用,可使發汗力量大為增強;佐杏仁之宜降,可助麻黃平喘;調以甘草,甘平緩中,為麻桂的匡助,有制約麻桂發汗力過猛的作用。
【應用】本方用于外感風寒表實證,以惡寒發熱.無汗而喘,頭 身疼痛,脈浮緊為辨證要點。除用于風寒外感證外,亦可用此方治哮喘及寒濕痹痛,故柯琴說:“余治冷風哮,與風寒濕三氣成 痹等證,用此輒效,非傷寒一證可拘也。”治風寒咳喘或哮喘,可加紫蘇子、半夏、陳皮,以降氣平喘,祛痰止咳;治寒濕痹痛,加蒼術、川烏,以溫經散寒,除濕止痛。
據報道,用本方治表寒實證型的流行性感冒有良效;本方加白術(即麻黃加術湯),可用于治風寒夾濕型的小兒急性腎炎; 本方加養血活血的當歸、熟地黃、川芍等,治兒童銀屑病有一定效果。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