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湯
生化湯,中醫方劑名。為理血劑,具有養血祛瘀,溫經止痛之功效。主治血虛寒凝,瘀血阻滯證。產后惡露不行,小腹冷痛。臨床常用于治療產后子宮復舊不良、產后宮縮疼痛、胎盤殘留等屬產后血虛寒凝,瘀血內阻者。
中文名 生化湯 功 用 養血祛瘀,溫經止痛 主 治 血虛寒凝,瘀血阻滯證 分 類 理血劑-活血化瘀劑 出 處 《傅青主女科》
【方劑名】生化湯,出自《傅青主女科》。
【組成】全當歸八錢(24g) ,川芎三錢(9g), 桃仁去皮尖、研、十四枚(6g) ,干姜炮黑五分(2g), 甘草炙五分(2g)。
【用法】童便、黃酒各半煎服。現代用法:水煎服,或加黃酒同煎。
【功效】養血祛瘀,溫經止痛。
【主治】產后瘀血腹痛。惡露不行,小腹冷痛。
【方解】本方證為產后血虛受寒,瘀血內阻胞宮所致。寒凝血瘀,阻滯胞宮,敗血不下,不通則痛,故見惡露不行,小腹冷痛。本病主證為腹痛;辨證依據為惡露不行;病機為血虛有寒而兼瘀滯。治宜養血祛瘀,溫經止痛。方中全當歸味辛甘而性溫,一藥三用:一取其補血之功,以補產后血虛之不足;二取活血之用,以化瘀生新,寓生新于補血之中,生新不致留瘀,化瘀而不傷血;三取溫經散寒之效,以治小腹冷痛。故最適合產后虛、寒、瘀之病機,故重用為君藥。川芎活血行氣止痛;桃仁活血祛瘀,共為臣藥,助君藥活血祛瘀,以治惡露不行。因產后血虛夾寒,故配炮姜入血分,溫經散寒以止痛;黃酒溫經行血,助藥力通血脈;二者配伍重在溫經散寒止痛,以治小腹冷痛,共為佐藥。炙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養血與活血并用,有化瘀生新之功,故有“生化”之名。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婦女產后常用方劑,以產后惡露不行,小腹冷痛為辨證要點。
2.現代應用本方常用于治療子宮復舊不良、產后宮縮疼痛、人工流產及引產所致的陰道不規則流血屬血虛有寒夾瘀者。
【使用注意】本方藥性溫燥,如血熱而有瘀滯者,則非本方所宜。
【方歌】生化湯宜產后嘗,歸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溫經效亦彰。
功用
養血祛瘀,溫經止痛。
主治
血虛寒凝,瘀血阻滯證。產后惡露不行,小腹冷痛。
方義
本方證由產后血虛寒凝,瘀血內阻所致。婦人產后,血虧氣弱,寒邪極易乘虛而入,寒凝血瘀,故惡露不行;瘀阻胞宮,不通則痛,故小腹冷痛。治宜活血養血,溫經止痛。方中重用全當歸補血活血,化瘀生新,行滯止痛,為君藥。川芎活血行氣,桃仁活血祛瘀,均為臣藥。炮姜入血散寒,溫經止痛;黃酒溫通血脈以助藥力,共為佐藥。炙甘草和中緩急,調和諸藥,用以為使。
配伍特點
全方配伍得當,寓生新于化瘀之內,使瘀血化。新血生,諸癥向愈。
運用
本方為婦女產后常用方,甚至有些地區民間習慣作為產后必服之劑,雖多屬有益,但應以產后血虛瘀滯偏寒者為宜。臨床應用以產后惡露不行,小腹冷痛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若惡露已行而腹微痛者,可減去破瘀的桃仁;若瘀滯較甚,腹痛較劇者,可加蒲黃、五靈脂、延胡索、益母草等以祛瘀止痛;若小腹冷痛甚者,可加肉桂以溫經散寒;若氣滯明顯者,加木香、香附、烏藥等以理氣止痛。
禁忌
若產后血熱而有瘀滯者不宜使用;若惡露過多、出血不止,甚則汗出氣短神疲者,當屬禁用。
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傅青主女科》卷上:“此癥勿拘古文,妄用蘇木、蓬、棱,以輕人命。其一應散血方、破血藥,俱禁用。雖山楂性緩,亦能害命,不可擅用,惟生化湯系血塊圣藥也。”[1]
2.方論選錄 張秉成《成方便讀》卷4:“治產后惡露不行,腹中疼痛等證。夫產后血氣大功用
養血祛瘀,溫經止痛。
主治
血虛寒凝,瘀血阻滯證。產后惡露不行,小腹冷痛。
方義
本方證由產后血虛寒凝,瘀血內阻所致。婦人產后,血虧氣弱,寒邪極易乘虛而入,寒凝血瘀,故惡露不行;瘀阻胞宮,不通則痛,故小腹冷痛。治宜活血養血,溫經止痛。方中重用全當歸補血活血,化瘀生新,行滯止痛,為君藥。川芎活血行氣,桃仁活血祛瘀,均為臣藥。炮姜入血散寒,溫經止痛;黃酒溫通血脈以助藥力,共為佐藥。炙甘草和中緩急,調和諸藥,用以為使。
配伍特點
全方配伍得當,寓生新于化瘀之內,使瘀血化。新血生,諸癥向愈。
運用
本方為婦女產后常用方,甚至有些地區民間習慣作為產后必服之劑,雖多屬有益,但應以產后血虛瘀滯偏寒者為宜。臨床應用以產后惡露不行,小腹冷痛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若惡露已行而腹微痛者,可減去破瘀的桃仁;若瘀滯較甚,腹痛較劇者,可加蒲黃、五靈脂、延胡索、益母草等以祛瘀止痛;若小腹冷痛甚者,可加肉桂以溫經散寒;若氣滯明顯者,加木香、香附、烏藥等以理氣止痛。
禁忌
若產后血熱而有瘀滯者不宜使用;若惡露過多、出血不止,甚則汗出氣短神疲者,當屬禁用。
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傅青主女科》卷上:“此癥勿拘古文,妄用蘇木、蓬、棱,以輕人命。其一應散血方、破血藥,俱禁用。雖山楂性緩,亦能害命,不可擅用,惟生化湯系血塊圣藥也。”[1]
2.方論選錄 張秉成《成方便讀》卷4:“治產后惡露不行,腹中疼痛等證。夫產后血氣大虛,固當培補,然有敗血不去,則新血亦無由而生,故見腹中疼痛等證,又不可不以祛瘀為首務也。方中當歸養血,甘草補中,川芎理血中之氣,桃仁行血中之瘀,炮姜色黑入營,助歸、草以生新,佐芎、桃而化舊,生化之妙,神乎其神。用童便者,可以益陰除熱,引敗血下行故道耳。”虛,固當培補,然有敗血不去,則新血亦無由而生,故見腹中疼痛等證,又不可不以祛瘀為首務也。方中當歸養血,甘草補中,川芎理血中之氣,桃仁行血中之瘀,炮姜色黑入營,助歸、草以生新,佐芎、桃而化舊,生化之妙,神乎其神。用童便者,可以益陰除熱,引敗血下行故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