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會穴位于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蛴趦啥膺B線的中點定穴。正坐取之。百會穴具有平肝熄風、醒神蘇厥、升陽固脫的作用。主治頭痛,昏厥,耳鳴,鼻塞,眩暈,癲狂,陰挺,脫肛,痔瘡,中風失語等。
目錄
1.百會穴名解
2.百會穴位置
3.百會穴的功效與作用
4.百會穴主治疾病
5.按摩百會穴的好處
6.按摩百會穴治療頭痛
7.百會穴穴位配伍
【百會穴名解】
百即百脈,會即交會,此穴在巔頂部,是足三陽、足厥陰和督脈等眾多經脈交會之處,故名百會。
百,《說文》:“十十也”,乃眾多之稱。會,有會合之義。穴在人體至高正中之處,百脈百骸皆仰望朝會。《針灸大成》云:“猶天之極星居北。”手足三陽與督脈之會也,故曰頭為諸陽之會。道藏云:“天腦者,一身之宗,百神之會”,故名“百會”。所謂“天”者,以其居人身之最上也。所謂百神者,有關全身之神識也。
本穴曾名為昆侖。蓋頭為昆侖,以中國地勢論,境內群山以昆侖為巔首,所有山脈河流,多由昆侖披瀝而下,故本穴別名“昆侖”。因足太陽經足跟后方外側,另有“昆侖”穴位,故本穴“昆侖”之名因之不傳。
【百會穴位位置】
標準定位:百會穴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屬人體督脈。
1、取穴方法
百會穴位于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或于兩耳尖連線的中點定穴。正坐取之。
百會穴怎么找?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勢,百會穴位于人體頭部,頭頂正中心,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來簡易取此穴(或以兩眉頭中間向上一橫指起,直到后發際正中點。當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中點處)。
2、穴位解剖
百會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腱膜下疏松組織。布有枕大神經,額神經的分支和左、右顳淺、動、靜脈及枕動、靜脈吻合網。
3、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腱膜下疏松組織。
布有枕大神經分支,左右顳淺動、靜脈和左右枕動、靜脈的吻合網。
在帽狀腱膜中;有左右顳淺動、靜脈及左右枕動、靜脈吻合網;布有枕大神經及額神經分支。
【百會穴的功效與作用】
百會穴具有熄風醒腦、升陽固脫的功效。
百會穴有醒神志、蘇厥逆、平肝熄風、升陽固脫等作用。
百會穴具有平肝熄風、醒神蘇厥、升陽固脫的作用,故以治療督脈病、神志病及氣虛下陷證為主
【百會穴主治疾病】
百會穴主治頭痛,昏厥,耳鳴,鼻塞,眩暈,癲狂,陰挺,脫肛,痔瘡,中風失語等。
百會穴主治頭面五官、神志及氣虛下陷等疾患:如頭風、頭痛目眩、耳聾、耳鳴、目不能視、鼻塞、鼻衄、口噤不開、角弓反張、小兒驚癇、脫肛、泄瀉、痔疾等。
現代多用百會穴治療中風昏迷、精神分裂癥、神經衰弱、胃下垂、子宮脫垂、高血壓、低血壓等。
高血壓,神經性頭痛,美尼爾綜合癥,老年性癡呆,內臟下垂,精神分裂癥,腦供血不足,休克,中風后偏癱、不語。
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醫學研究價值很高。
【按摩百會穴的好處】
1、主治日常病痛
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2、幫助減緩的癥狀
驚悸、健忘、尸厥、中風不語、癲狂、癇證、癔病、耳鳴、鼻塞、脫肛、痔疾、陰挺、泄瀉等。
3、治療眩暈
治療眩暈、血管性頭痛、升陽舉陷、益氣固脫、清神醒腦、增強記憶力。
【按摩百會穴治療頭痛】
按摩頭頂的百會穴(兩耳往上交會至頭頂),能讓全身氣血通暢。手腕的神門穴(仰掌、握拳,手掌緣靠近小指側,腕橫紋上的凹陷即是穴位)則有鎮定放松的效果。大家熟知的太陽穴(在眉尾和眼角之間的凹陷處),可以緩解側邊頭痛的困擾。
如頭痛偏在前額,試試按摩合谷穴(將大拇指第一指節的橫紋,貼放在另一手的虎口,大拇指的指尖處往下壓,就是合谷穴)。如果是后腦疼痛,可將雙手抱頭按壓“風池穴”(位于后頸部兩側,發際與脊椎外側筋處,是頸部肌肉起點),舒緩癥狀。
1、按摩方法
端坐在椅子上,用手掌按摩頭頂中央的百會穴,每次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可以疏通經絡,提升督脈的陽氣。高血壓的朋友用此方法,每天堅持,可以使血壓穩定并降下來。對于低血壓患者,刺激百會穴可以起到升提血壓的作用。
2、叩擊法
用右空心掌輕輕叩擊百會穴,每次10下,可以保持心情舒暢,解除煩惱,消除思想顧慮。百會為諸陽之會,輕輕叩擊可以起到活血通絡的作用,當外感風寒出現頭疼或休息不好、失眠引起頭部脹痛時,可用此方法緩解。
3、點揉法
以一手的中指或食指附于百會穴上,先由輕漸重地按3-5下,然后再向左、向右各旋轉揉動30-50次。如果是體質虛弱或患有內臟下垂、脫肛等癥的朋友,開始按揉時動作要輕一些,以后逐漸加重,按摩的次數也可隨之增多。
【百會穴穴位配伍】
百會穴配天窗穴治中風失音不能言語;
百會穴配長強穴、大腸俞穴治小兒脫肛;
百會穴配人中穴、合谷穴、間使穴、氣海穴、關元穴治尸厥、卒中、氣脫;
百會穴配腦空穴、天樞穴治頭風;針刺百會,
百會穴配耳穴的神門埋撳針戒煙;
百會穴配養老穴、風池穴、足臨泣穴治美尼爾氏綜合癥;
針百會透曲鬢穴、天柱穴治腦血管痙攣、偏頭痛;
百會穴配水溝穴、京骨穴治癲癇大發作;
百會穴配腎俞穴(回旋灸) 主治炎癥。
百會穴配神門穴、四神聰穴治失眠。
百會穴配中脘穴、天樞穴(左側)、氣海穴、足三里穴治胃下垂。
百會穴配腦空穴、天柱穴,有疏散風邪的作用,主治頭風,眼花。
百會穴配胃俞穴、長強穴,有通調督脈,益氣固脫的作用,主治脫肛,痔漏。
百會穴配脾俞穴,有補脾健胃,溫中止瀉的作用,主治久瀉滑脫下陷。
百會穴配水溝穴,有醒神開竅的作用,主治喜哭不休。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