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主治肺系病證,大便難,小便不利,奔豚氣。
目錄
1.涌泉穴名解
2.涌泉穴位位置
3.涌泉穴的功效與作用
4.涌泉穴的按摩方法
5.按摩涌泉穴的好處
6.涌泉穴穴位配伍
【涌泉穴名解】
(1)涌泉
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該穴名意指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涌而出體表。
本穴為腎經經脈的第一穴,它聯通腎經的體內體表經脈,腎經體內經脈中的高溫高壓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體表,故名。
(2)地沖
地,地部也。沖,沖突也。地沖名意指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涌而出體表。理同涌泉名解。
(3)腎經井
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氣血運行是體內經水由地部孔隙外出體表,故為腎經井穴。
(4)本穴屬木
屬木,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體內外出體表的高溫水液,出體表后水液大量氣化為天部的水濕之氣;
此氣因氣濕重不能上行天部的更高層次,而是蒸升到天部的較低層次,只表現出木的一發特征,故其屬木。
【涌泉穴位置】
1.標準定位
涌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與后三分之二交點上。
涌泉穴位于足掌心,第二三跖骨間,當踡足時呈凹陷處;或于足底中線的前、中1/3交點處取穴。
2.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臥,蹺足的姿勢,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第2、3趾趾指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在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3.穴位解剖
下為跖腱膜、趾短屈肌腱和第2蚓狀肌,深層為骨間肌;布有足底動脈弓;有足底外、內側神經和第2趾足底總神經分布。
直刺0.5~1寸,針刺時要防止刺傷足底動脈弓。
【涌泉穴的功效與作用】
涌泉穴的功效
涌泉穴有散熱生氣,泄熱寧神,蘇厥開竅,蘇厥開竅,滋陰益腎,平肝熄風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昏厥、中暑、癲癇、小兒驚風等急癥及神志病患;頭痛,頭暈;咯血,咽喉腫痛;小便不利,便秘;足心熱;奔豚氣。
涌泉穴的作用
特異性:涌泉穴為五輸穴之井穴,五行屬木。
涌泉穴意義: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涌而出。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溫熱水氣。
運行規律:由天部橫向傳于然谷穴。
涌泉穴主治疾病
涌泉穴主治神志、五官、胸肺、前陰等疾患:如尸厥、癲狂、病癥、善恐、善忘、小兒驚風、頭痛目眩、舌干、咽喉腫痛、鼻衄、瘖不能言、咳嗽短氣、肺癆、泄瀉、二便不利、疝氣、陽痿、經閉、難產、不孕、水腫,足心熱等。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休克,暈車,腦出血,失眠,癔病,癲癇,精神病,小兒驚風,神經性頭痛,舌骨肌麻痹;五官科系統疾病: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
消化系統疾病:胃痙攣,黃疸;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遺尿,尿潴留;
運動系統疾病:足底痛,下肢肌痙攣;
其它:子宮下垂,支氣管炎,心肌炎,風疹等。
【涌泉穴的按摩方法】
1.摩擦涌泉穴
端坐于椅子上,先將右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著腳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腳心的涌泉穴,直至腳心發熱。再將左腳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腳心的涌泉穴,也是摩擦到腳心發熱為止。
2.浸泡涌泉穴
每天晚上臨睡前,用熱水浸泡雙腳,熱水以自己能適應為度,加少許食鹽,浸泡15~30分鐘。
3.拍打涌泉穴
在床上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后用雙手自然輕緩地拍打涌泉穴,最好拍到腳底有發熱的感覺。
4.艾灸涌泉穴
用艾灸或隔藥物灸涌泉穴,每日一次,至涌泉穴有熱感上行為度。
【按摩涌泉穴的好處】
推搓涌泉穴俗稱“搓腳心”,它是我國流傳已久的自我養生保健按摩療法之一。推搓涌泉穴之所以能防治各種疾病,尤其是老年性的哮喘、腰腿酸軟、便秘等病效果較明顯。
【涌泉穴穴位配伍】
現代常用于治療休克、高血壓、失眠、癔病、癲癇、小兒驚風、神經性頭痛、遺尿、尿潴留等,為急救穴之一。涌泉藥物敷貼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
涌泉穴配水溝、內關主治昏厥;
涌泉穴配前頂、印堂、神門主治小兒驚風;
涌泉穴配太虛、照海、魚際主治咽喉腫痛。
涌泉穴配然谷穴治喉痹;
涌泉穴配陰陵泉穴治熱病挾臍急痛,胸脅滿;
涌泉穴配水溝穴、照海穴治癲癇。
涌泉穴配太沖穴、百會穴治頭項痛。
涌泉穴配百會穴、人中穴,有蘇厥回陽救逆的作用,主治昏厥,癲癇,休克。
涌泉穴配四神聰穴、神門穴,有清心安神鎮靜的作用,主治頭暈,失眠,癔病。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