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的功效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補脾健胃、補肺益氣、固表止汗、益氣固表、補氣消腫、補氣養血、補氣通絡、補氣升提、托毒排膿生肌等。“醫食同源”,自古以來,黃芪既可作為滋補藥品使用,又可作為食物療法配制藥膳。古代著名的文學家,兼通醫學與養生之道的蘇東坡,著有《蘇學土方》。在蘇的詩詞里,即有“黃芪煮粥薦春盤”的詩句。
1、赤豆黃芪龍棗湯
用料:赤小豆、黃芪各30克,龍眼肉15克,紅棗10枚,紅糖適量。
做法:先將赤小豆加水500毫升,武火燒開。將黃芪、龍眼肉和紅棗小火煮半小時,加紅糖,煮至糖融。去黃芪,喝湯吃赤小豆、龍眼肉和紅棗。
功效:此湯補氣健脾。適用于食欲減退、食后腹脹、倦怠乏力等癥狀的病人。
2、黃芪枸杞燉烏雞
用料:黃芪30克,枸杞15克,烏雞500克左右,姜、精鹽、味精、醬油適量。
做法:將烏雞宰殺干凈,將黃芪、枸杞洗凈裝入雞腹,用線扎好,放入砂鍋中,加清水1500毫升左右和姜,蓋好砂鍋,先用武火煮開,然后改用文火燉2小時左右,調味即成。
功效:此湯補氣生血。適用于氣血雙虧、心悸乏力、頭暈目眩、少氣懶言、面色萎黃的病人。
3、黃芪白術雞肉湯
用料:黃芪15克,白術15克,雞肉250干凈,按量切成小塊。
做法:把黃芪、白術、雞塊放入鍋中同煮,武火燒開后用文火煮1小時。去藥再加調料,煮沸即可。
功效:此湯益氣固表。適用于自汗惡風、乏力、容易感冒、少氣懶言等癥狀。
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