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山龍,中藥名,為防己科植物古山龍的根或莖藤,分布于廣東海南等地。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止痛的功效,用于預防流行性感冒,主治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瘧疾等。
【藥材名稱】
中文名:古山龍
拼音:Gǔ Shān Lónɡ
古山龍的別名:黃藤、黃連藤
【藥材來源】
古山龍為防己科植物古山龍的根或莖藤。
【性味歸經】
古山龍味苦、性寒,小毒;歸心、肺、大腸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1兩。外用:煎水洗。
【古山龍的功效與作用】
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治腸炎,菌痢,扁桃體炎,支氣管炎,癤腫,瘧疾,皮炎,濕疹,膿皰瘡,腳癬感染。"
2.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有降壓、止痛作用。"
【形態特征】
古山龍,木質大藤本,老枝具縱條紋。單葉互生,近革質,卵圓至橢圓形,長8~12厘米,寬6~10厘米,先端驟尖,基部近截平,基出脈3~5條;葉柄基部膝曲狀,頂部脹大,長3~8厘米。
圓錐花序常在老干上出生,雄花序纖弱,長約8厘米,分枝穗狀,幾無柄;雄花苞片三角形;外輪萼片3,苞片狀,內輪萼片3,長圓形;花瓣3,近于舟形;
聚藥雄蕊具雄蕊9枚;雌花序長30~50厘米;雌花花被片6,狹長圓形,頂端向后反折;退化雄蕊微小,鱗片狀;心皮3,無花柱,柱頭闊,具乳頭狀突起。
核果長圓形,后變黃色,近頂端偏于一側有柱頭殘跡,外面有皺紋和纖維狀疏柔毛。花期夏季。 生于大山森林谷地或山腰密林中。分布廣東海南等地。
【采集加工】
古山龍根,秋季采集;莖藤,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古山龍生于林中較陰濕處或山腰密林中,分布于廣東、海南、云南等地。
【古山龍的圖片】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