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所說的老寒腿,其實就是常見的腿部酸麻疼痛疾病,尤其是在冬季容易反復發作,因此要格外注意做好腿部(膝關節最重要)的保暖。在治療方面患者可采用藥物、針灸、按摩等中醫方法來治療膝關節疼痛。
一、中醫治療老寒腿的方法
(1)下肢保暖
只要是待在房間里,就要保證房間里面溫度是適宜的,不要太涼但也要切忌太熱,所有的衣物被褥要常曬防潮;降溫、天氣轉冷時,及時增添衣褲被褥;尤其要注意膝關節的防寒保暖,在秋冬季外出時最好使用保暖護膝。一定要記得護住腿部。
近年來膝關節炎有年輕化的趨勢,這與年輕女性冬季穿裙裝、高跟鞋有很大關系。穿高跟鞋使膝關節受力成倍增加,再加上裙裝保溫效果不好,年紀稍長后就容易患膝關節炎。
(2)適當鍛煉
最好選擇打太極拳、慢跑、散步等運動方式,活動量以身體舒服、微有汗出為度,貴在持之以恒。也可以選擇扎馬步站樁鍛煉膝關節。
練習時,兩腳分開與肩平行,屈膝半蹲(大腿和小腿夾角不要小于120度),膝部不超過腳尖,膝關節不要前后左右搖晃,兩手抱拳于腰間,或前平舉,或側平舉。站立時間據各人的耐力而定,一般站到腿部稍有酸軟即可,每天可以練習兩三次。而有一些運動可能加重膝關節磨損,比如爬山、上下樓梯等。
(3)藥浴
威靈仙30克,伸筋草30克,透骨草20克,蘇木15克,桑寄生20克,當歸20克,雞血藤30克,川牛膝20克,制乳、沒各(生乳香和生沒藥)10克,獨活15克。
用法:將上藥用4000毫升水煎煮沸后換小火煎15分鐘,將藥液倒入藥浴桶內,趁著藥液的蒸汽先熏膝關節和踝關節,等藥液溫度合適時再浴腿。每次30分鐘。
(4)中醫驗方
1、夏天的時候到農村找一些紫麻葉,包在疼痛部位,夏天過去,也就好了。
2、制川烏、制草烏各10克,伸筋草、路路通、紅花各15克,土茯苓、透骨草、艾葉、威靈仙、川椒、白芷、元胡各10克,細辛5克。
方法:加水煎煮后,先以熱氣熏蒸,待藥液溫度適中再將腰髖及下肢、關節浸洗30分鐘,邊洗邊按摩,水溫低時再加溫使用,一日兩次,每劑用兩天,4天為一療程。患肢應注意保暖,避免受寒。熏洗后,若配合理療則效果更好。
3、首烏、熟地、寄生各20克、獨活、狗脊、當歸、丹參、雞血藤各15克、牛膝、木瓜各10克。水煎分服每日一劑。
4、肉桂100克、三七100克。二藥打粉,每天口服二次,每次各服3克。
5、杜仲15克、淮牛膝20克、胡椒根15克、豬蹄一段約200克。將豬蹄去毛洗凈后,加入藥材和適量水同煮,直至豬蹄熟軟,喝湯連蹄肉吃下,有壯筋健骨、祛風行血、濡潤關節的作用。
二、怎么預防老寒腿
1、坐在板凳上或是床邊,快速繃直小腿,與大腿成直線,足尖盡量內勾,保持5秒,再慢慢放下。這為一組,每組做15個,一次做3-5組,一天做2次。
2、體重超標的市民應減輕體重,多攝取含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食物。
3、有不良姿勢的市民應盡量予以糾正;已有“老寒腿”癥狀的患者可使用手杖、拐杖以減輕關節負重。
4、仰臥在床上,單腿繃直,上抬30度左右,保持10-30秒,換另一條腿。兩腿交替運動,練習一段時間后,隨后也可練習用腳挑起一個枕頭,增加力量,每天2-3次。
5、不要久坐、久站,注意勞逸結合;應適當活動關節;避免長時間走路,尤其是少上下臺階及走不平路;避免關節過度負重、長時間處于某一體位。
6、注意膝關節保暖,盡量穿著褲裝;已經有老寒腿的市民可以帶護膝,一方面保暖,一方面防止膝部受傷。
7、熱敷可減緩關節緊張,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膝部疼痛和肌肉痙攣。熱敷以濕敷為好,如熱氣浴、溫泉浴,也可用熱毛巾濕敷,但注意如果關節有紅腫時應停止熱敷。高血壓、心臟病者慎用,急性期應停止熱敷。
8、增加關節的穩定性,加強膝部力量鍛煉,合理使用夾板、護膝帶等。
9、仰臥,一側下肢伸直,另一側下肢屈膝屈髖使大腿盡量靠近胸部,然后交替練習另一側下肢。
10、背靠墻,盡量緊貼,往上快速提腳跟,保持5秒再放下,10次為一組,每次做3-5組。這也是增加踝關節穩定性的好辦法,尤其是對走長了時間腳就疼的人。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