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也是有學問的,中醫認為,人在走路時,全身七經八脈都跟著一起活動,走路可以活動關節,舒筋活血、促進新陳代謝、鎮定神經系統、鍛煉腿肌、腹壁肌、使細胞更活躍,還可以預防多種疾病。
走路養生主要體現在
1、防心臟病
步行鍛煉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早在上世紀20年代初,美國心臟學會奠基人、著名心臟病學家懷特博士就首創了以走路作為心臟病和心梗病人康復治療的方法。
2、防大腦萎縮
研究表明,保證每周步行不少于9.6公里,不僅可以增加大腦體積,還能有效預防大腦萎縮、老年癡呆,也會讓記憶力出現問題的幾率降低50%。
3、防糖尿病
其實控制糖尿病并不難,若能一星期堅持3天,每天在30分鐘內步行3公里,糖尿病的發病率就可降低25%;每周堅持4天,可降低 33%;每周5天,則能降低42%。
4、防下肢靜脈血栓
步行的過程就是雙下肢肌肉收縮、舒張,這就如同液體泵一樣,使血液由肢體遠端回流到心臟,而且足踝部充分活動,避免下肢靜脈血栓。
5、減少頸椎病
步行并伴以抬頭挺胸、頸部后伸、肩背肌肉活動,有助于緩解長期伏案導致的頸肩背部肌肉、韌帶、關節的疲勞,對于預防和治療頸椎病具有明顯的效果。
6、有益腸胃
走路使肺的呼吸量加大,增強肺功能,促進腸胃蠕動,增強對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的吸收能力,提高免疫力。
行走與養生
1、首先學會走路
走路時應該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腿上。神可調動氣,氣可以調動精,灌注到腿的關節之中。
人體中流動的水份叫津液,津比較稀薄貫穿于肌膚之中,血偏熱時走汗道,血偏涼時走尿道。
液比較稠貫穿于人的筋骨之中,潤滑關節。
如果人走路精力不在腿上,胯關節、膝關節、踝關節,這些“人體軸承"得不到充足的潤滑油,但要承重100多斤甚至200多斤的重量運動。
時間久了,會把關節磨壞,導致一些人精換股骨頭,換膝關節。
2、走路的強度
“生命在于運動”,這是人們常講的一句話。如果再加兩個字一一適度,這句話就更準確了,即“生命在于適度運動”。
運動一定要適度。走路腿輕快就走,腿累了就歇歇。走出很遠,往回走腿累了就坐車回來。因為腿累了如同汽車發動機缸熱了,再發動就會磨損機件。
肝氣虛的人不宜大幅度運動,中老年人也不適宜大幅度運動。因為這些人群體內的津液匱乏,易引起關節的磨損。
3、走的時間
走的時間最好放在早晨。早晨為春,春主動。
春夏天長,天亮的早,5點鐘只要天亮就可以出門走路。天不亮時可在室內干家務,為的是動。
肝主動,應春,主管筋脈,早晨動使筋脈條達。天亮要出門走一走。肝主風,風行于天,有利于“早春"舒發肝氣。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