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放線菌病(pulmonary actinomycosis)系由厭氧的以色列放線菌感染肺部引起的慢性化膿性肉芽腫性疾病,病變以多發性膿腫和竇道形成,分泌物含有硫黃色顆粒膿液為特征,易形成纖維化,頸面部和胸腹部病變約占1/3。
目錄
1.流行病學
2.發病原因
3.發病機制
4.癥狀表現
5.臨床檢查
6.診斷方法
7.疾病鑒別
8.并發癥
9.治療方法
10.預防預后
【流行病學】
肺放線菌病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現,為散發,屬內源性疾病,而非傳染病。本病可見于任何年齡,但多見于15~35歲。
【發病原因】
放線菌屬原核生物,具有細菌的特征,其增殖不是孢子形成或絲狀芽生,而是通過細菌分裂復制,絕大多數為厭氧菌或兼性厭氧菌。
因此在無氧環境中生長最好,在組織內生長則緊密聚集在一起,肉眼可見,稱為顆粒,以色列放線菌是最常見病原菌,其他如賴氏放線菌、粘放線菌等也可致病。
放線菌常寄生于人體口腔黏膜、牙齦、扁桃體、結腸等處。當機體抵抗力下降,可因口腔分泌物吸入而侵入呼吸道。
首先在支氣管內引起病變,再侵入肺實質,亦可由于食管病變向縱隔蔓延,或腹部感染穿過膈肌波及胸膜和肺,在肺部引起化膿性肺炎,并經葉間隙、胸膜侵犯胸壁、肋骨,形成竇道。也可侵入血循環,引起全身播散。
【發病機制】
肺放線菌病的病理特征是多發性膿腫、瘺管、肉芽增生和纖維性變。
肺部感染從支氣管炎開始,病原菌入侵后,在組織內最先引起白細胞浸潤,形成多發性小膿腫,在膿腫內可見到硫磺顆粒,周圍為類上皮細胞、多核巨細胞、嗜酸粒細胞和漿細胞,再外為纖維性病變。
病變累及胸膜,引起胸膜炎或膿胸,并可穿破胸壁形成瘺管。膿腫穿破形成多個竇道,在膿液和竇道分泌物中可以見到硫黃顆粒。
病變晚期,慢性肉芽組織增生,病變鄰近組織纖維性變。本病特點為破壞和增生同時進行,在病變結疤痊愈的同時,仍可向周圍組織擴展。
【癥狀表現】
多為緩慢起病。開始有低熱或不規則發熱、咳嗽,咳出少量黏液痰。隨著病變的進展,肺部形成多發性膿腫時,則癥狀加重。
可出現高熱、劇咳、大量黏液膿性痰,且痰中帶血或大咯血,伴乏力、盜汗、貧血及體重減輕。
病變延及胸膜可引起劇烈胸痛,侵入胸壁有皮下膿腫及瘺管形成,經常排出混有菌塊的膿液。瘺管周圍組織有色素沉著。
瘺管口愈合后在其附近可出現瘺管。如縱隔受累,可致呼吸或吞咽困難,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可有肺膿腫及胸腔積液體征。
【臨床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血液檢查
血白細胞計數升高,血沉增快。
(2)病原學檢查
從痰、膿液或竇道分泌物中可見直徑為0.25~3mm的黃色顆粒。低倍鏡下觀察呈圓形,中央顏色較淡,排列成放射狀,類似孢子。
將顆粒壓碎作革蘭染色,油鏡下可見革蘭陽性Y形分支細菌絲。將含有硫黃顆粒標本在厭氧條件下,置于無抗生素的培養基上,可見病原菌生長,結合生化反應和菌種鑒定。
將培養的菌株注入小白鼠腹腔,4~6周后可見腹腔內有許多小膿腫,切片可見“硫黃顆粒",鏡檢可見革蘭陽性分支菌絲。
2.其他輔助檢查
X線表現為支氣管肺炎,肺實變,其間有多個小透光區。亦可表現為團塊狀陰影,若經血行播散,則表現為肺內粟粒性病變。晚期有肺纖維化、胸膜增厚。
【診斷方法】
根據臨床表現及痰、膿液或活檢標本找到放線菌可診斷。早期在臨床和X線上無特征性改變,故較難診斷。確診主要依靠微生物學及組織學檢查。
從膿汁、痰液或瘺管壁的組織中找到硫磺顆粒,或厭氧培養出致病菌可確診。在深部組織和膿液中證實有顆粒存在,在排除真菌后有診斷意義。
除培養和組織學檢查外,血清學等其他檢查無診斷價值。
【疾病鑒別】
本病較易與肺結核、支氣管癌及肺膿腫相混淆;與奴卡氏病菌病在臨床、X線表現及致病菌的形態方面頗相似,應注意鑒別。
奴卡氏菌常侵犯中樞神經系統,很少形成胸壁瘺管,痰內無硫磺顆粒,屬需氧菌。
【并發癥】
肺放線菌病常合并膿胸或膈下膿腫。
【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
(1)一般應用大劑量青霉素G治療,肌注或加普魯卡因局部病灶封閉。有條件時,應根據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抗生素。如與鏈霉素、四環素等聯合使用,可能提高療效。
(2)磺胺類藥物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抗生素配合應用。
(3)碘制劑口服碘制劑對病程較長的放線菌病可獲得一定效果。
(4)免疫療法也有一定效果。一般應用放線菌溶素做皮內注射,放線菌素免疫療法能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
2.手術療法
肺放線菌病已形成膿腫或破潰后遺留瘺道,常有壞死肉芽組織增生,可采用外科手術切開排膿或刮除肉芽組織。
由于在腺體內病變界限不清,且與周圍組織粘連,常將腺體一并摘除。
3.高壓氧療法
由于放線菌是厭氧性細菌,近年來應用高壓氧治療肺放線菌病,對抑制放線菌的發展能起到較好的作用,是當前采用的綜合治療方法之一。
【預防預后】
1.肺放線菌病的預防
注意口腔衛生。對病牙及扁桃體等病灶應早期治療,以清除放線菌的發源地。對于呼吸道炎癥病變及胃腸道潰瘍或炎癥病變發生的穿孔,均在早期正確處理,避免形成放線菌的慢性感染病灶。
2.預后
目前尚無資料。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