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擊傷,是指人體與電源直接接觸后電流進入人體,造成機體組織損傷和功能障礙,臨床上除表現在電擊部位的局部損傷,尚可引起全身性損傷,主要是心血管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嚴重的可導致心跳呼吸停止。
目錄
1.發病原因
2.癥狀表現
3.診斷方法
4.治療方法
5.注意事項
6.電擊傷的預防工作
【發病原因】
電擊傷通常是由于不慎觸電或雷擊造成的。高壓電擊傷及雷擊傷,其后果嚴重,??裳杆偎劳?/p>
局部皮膚潮濕時,觸電后因電阻小,電流易于通過,局部損傷較輕但全身損傷嚴重。反之,皮膚干燥時,局部損傷重而全身損傷輕。
皮膚愈厚,電阻愈大,特別是掌跖部表皮層很厚,電阻則較大,電流通過時局部燒傷也嚴重。
【癥狀表現】
1.電性昏迷
病人觸電后,常有短暫性的昏迷,占20%~50%,意識多能恢復,若頭部有擊傷區,除短暫的昏迷外還可出現神志恍惚、興奮,CT檢查可發現有局部腦水腫,繼之腦軟化。發生在非功能區時無定位癥狀出現,經治療后可恢復,腦部可無后遺表現。
2.血紅蛋白尿及肌紅蛋白尿
治療及時多能恢復,嚴重時腎臟會出現一定的損害。
3.呼吸暫停(假死狀態)、休克、心室纖顫
在嚴重病人常有出現。如搶救不及時可立即死亡,呼吸停止后人工呼吸時間要長,直至呼吸恢復穩定為止。
4.局部表現
有出入口傷區,沿電流經過的區域出現夾花狀肌肉壞死,骨周圍軟組織壞死常見,骨關節損傷外露;嚴重的可損傷頭部,形成洞穿性缺損;腹部洞穿性缺損;腸損傷和肺損傷等。
5.跳躍性損傷口
上肢觸電后,常出現腕、肘前以及腋部的損傷,這可能是由于觸電時,肌肉受刺激收縮,上肢屈曲狀,于手腕、肘前和腋下形成新的短路所致。
6.血管壁損傷
血液是良導體,電流易于通過,引起血管壁損傷,進而發生血管栓塞,血管破裂,引起繼發性的局部組織壞死,肢體壞死。
7.傷口特點
出現延遲性局部組織壞死,傷口不斷加深擴大。俗稱:“口小肚子大,經常有變化,入院是個樣,幾天又變樣”。
其原因與電擊傷局部繼發性的血管栓塞、破裂、間生態組織繼發感染壞死有密切關系,同時它還與電流及強電場致使局部組織細胞膜損傷、逐漸出現的組織壞死有關。
8.并發傷
如在高空作業時觸電,昏迷后跌下,易發生顱腦外傷及骨折;雷電傷時易出現撕裂傷。
【診斷方法】
1.有觸電史或目擊者。
2.電擊傷主要表現為局部的電灼傷和全身的電休克,導致呼吸和心跳停止。
臨床上分為輕型、重型和危重型:
(1)輕型:觸電后,可出現強烈的肌肉痙攣,有可能人體被彈離電流?;颊弑憩F驚慌、四肢酸軟、惡心、面色蒼白、頭暈、心動過速、表情呆滯、冷汗、震顫、皮膚灼傷處疼痛。心電圖可見有心肌受損表現。
(2)重型:患者神志不清、呼吸不規則、心動過速或心律不齊,也可伴有休克或抽搐。有些患者可轉入假死狀態:心跳、呼吸極其微弱,有時心電圖可呈心室顫動。經過積極治療,一般可以恢復。
(3)危重型:多見于高壓電擊傷,或低壓電通電時間較長?;颊吆粑托奶V?,迅速死亡。
【治療方法】
1.現場急救
立即切斷電源,或用不導電的物體撥離電源;呼吸心跳驟停者進行心肺復蘇;復蘇后還應注意心電監護。
2.液體復蘇
補液量不能根據其表面燒傷面積計算,對深部組織損傷應充分估計。
3.清創時特應注意切開減張,包括筋膜切開減壓。
4.早期全身應用較大劑量的抗生素(可選青霉素)
因深部組織壞死供氧障礙,應特別警惕厭氧菌感染,局部應暴露,過氧化氫溶液沖洗、濕敷。注射破傷風抗毒素是絕對指征。
【注意事項】
1.除局部電擊傷口的處理以外,應注意多發傷問題,尤其閃電擊傷患者,可造成鼓膜破裂。極少數人可出現精神障礙、失明、耳聾。電擊局部可出現點狀或大片狀嚴重燒傷,受傷肢體可出現暫時癱瘓,常伴有腦外傷、腹部外傷、骨折。
2.輕癥患者,也應作心電圖檢查。
3.低壓損傷無癥狀者,也應檢查尿中肌紅蛋白,無任何心律失常或橫紋肌溶解的征象,方可離院。
【電擊傷的預防工作】
1.避免小導電。不要把插座,插頭和開關等打濕,也不要用濕手直接接觸電開關。
2.室內的電燈或其它的家用電器的電線若受到潮或者是補損壞,要及時的修補或更換。
3.不要把毛巾,衣服或被褥等放在電線上。
4.安裝符合要求的用電線路,不亂拉電線或亂接用電設備。
5.更 換保險絲時應注意規格,不用銅,鋁,鐵。因為這些都是很好的導電的物質。
6.家用電器應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要求使用,用應購買質量好的家電。
7.檢修電器時應當關閉電閘。若必須帶電操作時,需要有專門的工具并由專業人員操作。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