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脾兩虛型健忘
癥狀:遇事善忘,心悸乏力,氣短神疲,兼有面色無華,口唇色淡,少寐多夢,納少腹脹,大便溏薄,舌淡胖或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
病因病機:氣血不足,心脾兩虛,心神失養。
治則治法:補血養心,益氣安神。
方藥:歸脾湯加減。生曬參(單煎)10g,黃芪15g,白術12g,當歸12g,龍眼肉15g,炒酸棗仁15g,茯神12g,遠志6g,木香6g,甘草6g。加減:若氣虛甚者,少佐肉桂3g,取少火生氣之意;血虛甚者,加熟地黃15g,白芍15g以養血滋陰;不寐較重者,可加龍骨(先煎)20g,牡蠣(先煎)20g以鎮驚安神。 食療:遠志粥:遠志,泡、去心、皮,研粉備用,1次10g。先以粳米200g,煮粥待冷,入遠志粉攪勻,再煮二三沸,食之,適。
六、腎精虧耗型健忘
治療方法:河車大造丸加減。
證候表現:健忘,形體疲憊,腰酸腿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泄,五心煩熱,舌紅,脈細數
治則治法:填精補髓
方用:河車大造丸加減
出處:《中醫內科學》·第二章心系病證(卷)·第三節不寐(篇)
原文:腎精虧耗證健忘,形體疲憊,腰酸腿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泄,五心煩熱,舌紅,脈細數。治法:填精補髓。代表方:河車大造丸加減。常用藥:紫河車大補精血;龜板、熟地黃、杜仲、牛膝填精補髓;人參益氣生津;天門冬、麥門冬養陰;黃柏清相火;酸棗仁、北五味子養心安神;菖蒲開竅醒腦。
七、痰濁擾心型健忘
治療方法:溫膽湯加減。
證候表現:健忘嗜臥,頭暈胸悶,嘔惡,咳吐痰涎,苔膩,脈弦滑
治則治法:化痰寧心
方用:溫膽湯加減
出處:《中醫內科學》·第二章心系病證(卷)·第三節不寐(篇)
原文:痰濁擾心證健忘嗜臥,頭暈胸悶,嘔惡,咳吐痰涎,苔膩,脈弦滑。治法:化痰寧心。代表方:溫膽湯加減。常用藥:半夏、蒼術、竹茹、枳實化痰泄濁;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菖蒲、郁金開竅解郁。
八、血瘀痹阻型健忘
治療方法:血府逐瘀湯加減。
證候表現:遇事善忘、心悸胸悶,伴言語遲緩,神思欠敏、表現呆鈍,面唇暗紅,舌質紫暗,有瘀點,脈細澀或結代
治則治法:活血化瘀
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
出處:《中醫內科學》·第二章心系病證(卷)·第三節不寐(篇)
原文:血瘀痹阻證遇事善忘、心悸胸悶,伴言語遲緩,神思欠敏、表現呆鈍,面唇暗紅,舌質紫暗,有瘀點,脈細澀或結代。治法:活血化瘀。代表方:血府逐瘀湯加減。常用藥:桃仁、紅花、當歸、生地黃、京赤芍、川芎、川牛膝養血活血;北柴胡、枳殼、桔梗行氣以助血行;甘草益氣護正。
九、心脾不足型健忘
治療方法:歸脾湯加減。
證候表現:健忘失眠,心悸神倦,納呆氣短,脘腹脹滿,舌淡,脈細弱
治則治法:補益心脾
方用:歸脾湯加減。
出處:《中醫內科學》·第二章心系病證(卷)·第三節不寐(篇)
原文:心脾不足證健忘失眠,心悸神倦,納呆氣短,脘腹脹滿,舌淡,脈細弱。治法:補益心脾。代表方:歸脾湯加減。常用藥:人參、炙黃芪、白術、生甘草益氣補脾;當歸身、龍眼肉養血和營;茯神、遠志、酸棗仁養心安神;木香調氣,使補而不滯。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