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草的簡介】
韓信草,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韓信草的全草。韓信草用于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止血消腫。主治癰腫疔毒;肺癰;腸癰等。
【藥材名稱】
中文名: 韓信草
拼音名:Hán Xìn Cǎo
英文名:Indian Skullcap Herb
【藥材別名】
大力草、耳挖草、金茶匙、大韓信草、順經草、調羹草、紅葉犁頭尖、印度黃芩、大葉半枝蓮、笑藥草、虎咬癀、向天盞、半枝蓮、合耳花、龍游香草、鉤頭線
【藥材來源】
韓信草為唇形科植物韓信草的全草。
【韓信草的采收和儲藏】
春、夏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韓信草的圖片】
【韓信草的植物形態】
韓信草(學名:Scutellaria indica L.)是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莖短,莖上升直立,四棱形,通常帶暗紫色,葉片草質至近堅紙質,心狀卵圓形或圓狀卵圓形至橢圓形,先端鈍或圓,邊緣密生整齊圓齒,兩面被微柔毛或糙伏毛,葉柄腹平背凸,密被微柔毛。
總狀花序;花對生,花梗與序軸均被微柔毛;卵圓形,邊緣具圓齒,全緣,無柄,花萼被硬毛及微柔毛,盾片果時豎起,花冠藍紫色,冠檐唇形,上唇盔狀,下唇中裂片圓狀卵圓形,花盤肥厚,子房柄短,光滑;花柱細長。
成熟小堅果栗色或暗褐色,2-6月開花結果。 分布于中國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河南,陜西,貴州,四川及云南等地;朝鮮,日本,印度,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等地也有分布。
【韓信草的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疏林下,路旁空地及草地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性味:辛苦,平。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辛,性平。"
②《嶺南采藥錄》:"味苦辛,性平。"
③《貴陽民間藥草》:"苦,寒,無毒。" 歸經《泉州本草》:"入心、肝、肺三經。"、
功用主治: 祛風,活血,解毒,止痛。治跌打損傷,吐血,咳血,癰腫,疔毒,喉風,牙痛。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蛇傷,祛風散血,壯筋骨,消腫,浸酒妙。"
②《南寧市藥物志》:"消腫止痛,祛風散瘀。治跌打,蛇傷,瘡瘍。"
⑧《貴陽民間藥草》:"平肝清熱。治肝火旺,煩躁。"
④《泉州本草》:"清熱解毒,消腫退癀,逐血破瘀,排膿消癰,涼血止血,利咽喉。主治一切喉癀,亦治肺火高熱喘咳,吐血,咳血咯血,瘀血作痛,刀傷出血,惡瘡癰腫,虎、犬咬傷。"
【韓信草的藥用復方】
治吐血、咯血:鮮狹葉韓信草一至二兩,搗爛絞汁,調蜜少許,燉熱溫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治尿道炎,小便尿血疼痛:鮮狹葉韓信草一兩,洗凈,煎湯,調冰糖服,日二次。(《泉州本草》)
治熱性血痢:小韓信草二兩,煎服。(《廣西藥植圖志》)
治痢疾:鮮狹葉韓信草三至五兩,搗爛絞汁服;或干全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治肝炎:鮮半枝蓮五錢,紅棗五個。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治胃氣痛:干狹葉韓信草一兩,和豬肚或雞一只(去頭及腳尖,內臟),水、酒各半燉熱,分二、三次服。(《泉州本草》)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