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知道中醫講究冬病夏治,三伏貼就是中醫用以冬病夏治的好方法。又到三伏天,各地的中醫院都將紛紛開展三伏貼治療,那你知道三伏貼的治病原理嗎?貼“三伏貼”也是有講究的,這5類人要注意了。
【三伏貼的治病原理】
三伏貼,又名天灸,源自于清朝,最早記錄于清代張璐的《張氏醫通》。至近代,三伏貼以古代“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學說為理論基礎,通過將藥物敷貼在穴位上,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
現代市面常見的三伏貼多呈膏藥狀,依古法須在夏天農歷的每伏頭一天貼伏在后背一些特定穴位上,是冬病療法的代表之一,據記載可以治療預防冬天發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氣管炎,咽炎,哮喘等),且針對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將四片膏藥一起貼在后背的不同位置。
三伏貼體現了中醫冬病夏治“治未病”的理念,按照季節時令的特點,根據中醫“冬病夏治”的原理,結合天灸、經絡與中藥,采用天然中草藥,制備成膏劑,敷帖在人體相應穴位處,提高人體陽氣和免疫力,達到治病和養生的目的。
同時,它所采用的穴位敷貼也是中醫學防治疾病的一個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據《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的原則,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體表經絡中氣血旺盛的有利時機,通過適當地內服或外用一些方藥來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
因此"冬病夏治三伏貼"體現了中醫學中人與自然相協調的整體觀念和對疾病重視預防為主的理念。
【三伏貼后不能吃的食物有哪些】
二為發風之物,如蝦、蟹、鵝、雞蛋、椿芽等;
三是發濕熱之物,如飴糖、糯米、豬肉等;
四是發冷積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種生冷之品;
五是發動血之物,如海椒、胡椒等;
七是民間長期實用結論性發物,如魔芋,芋頭,泡菜,香菜,韭菜等。
【五種人不宜使用三伏貼】
三伏貼雖然對提高免疫力以及預防一些疾病在冬季反復發作有作用,但它并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也不是對所有病都有療效。它所含有的中藥有些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因此孕婦、年老體弱、皮膚過敏、處于疾病急性發作期的人應慎用或禁用。那么三伏貼的不適合人群有哪些呢?
一:對藥物過敏者不宜貼敷;嚴重皮膚病,如皮膚長皰、癤以及皮膚破損;疾病發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咽喉炎、發燒、黃疸、咯血、慢性咳喘病的急性發作期等;熱性疾病、陰虛火旺者以及嚴重心肺功能疾病。
二、孕婦或經期女性:多數外貼藥物對孕期婦女可能不安全。而女性在經期出血量較多,建議推遲貼敷。
三、2歲以下的孩子不宜進行貼敷治療。2歲以下的孩子皮膚過于嬌嫩,可能無法耐受藥物的刺激;此外,由于孩子太小,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不舒服,這也會影響到治療的安全性。
四、糖尿病患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發作嚴重者:由于容易引起皮膚潰瘍、感染,一般不主張貼敷或穴位注射治療。
五、疾病發作期。另外,伏貼時間一般成人6小時,兒童1-2小時,貼敷后皮膚局部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覺時,應立即取下藥膏,禁止抓撓,不宜擅自涂抹藥物,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膚出現紅腫、水泡等反應,要及時到皮膚科就醫。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