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氣中毒,屬于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的范疇,毒氣是對人體有害氣體的總稱,常見的有害氣體中毒包括氨中毒、硫化氫中毒、氯氣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和甲醛中毒。
目錄
1.發病原因
2.癥狀表現
3.臨床檢查
4.診斷方法
5.疾病鑒別
6.并發癥
7.治療方法
8.預防預后
【發病原因】
一氧化碳是常見的有毒氣體之一。凡是含碳的物質如煤、木材等在燃燒不完全時都可產生一氧化碳(C0)。
一氧化碳進入人體后很快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而且不易解離。一氧化碳的濃度高時還可與細胞色素氧化酶的鐵結合,抑制細胞呼吸而中毒。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乙烷、丙烷及丁烷等低分子量的烷烴,還含有少量的硫化氫、二氧化碳、氫、氮等氣體。
常用的天然氣含甲烷85%以上。常因火災、事故中漏氣、爆炸而中毒。
【癥狀表現】
早期癥狀:頭痛、抽搐
晚期癥狀:有害氣體中毒主要的癥狀是頭痛、抽搐和昏迷,嚴重時可引起死亡或“閃電式”死亡。
【臨床檢查】
1.血中碳氧血紅蛋白測定
正常人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含量可達5%~10%,其中有少量來自內源性一氧化碳,約為O.4%~O.7%。
輕度一氧化碳中毒者血中碳氧血紅蛋白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可高于30%,嚴重中毒時可高于50%。
2.腦電圖
據報道54%~97%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可以發現異常腦電圖,表現為低波幅慢波增多。
3.大腦誘發電位檢查
4.腦影像學檢查
隨著腦影像技術的開展與提高,近10年已有許多有關CT及MRI檢查本病的報道。
5.血、尿、腦脊液常規化驗
周圍血紅細胞總數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重度中毒時白細胞高于18?109/L者預后嚴重。
6.血液生化檢查
血清ALT活性及非蛋白氮一過性升高。乳酸鹽及乳酸脫氫酶活性于急性中毒后即增高。
7.心電圖
部分患者可出現ST-T改變,亦可見到室性期前收縮、傳導阻滯或一過性竇性心動過速。
【診斷方法】
1.輕型
中毒時間短,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為10%--20%。表現為中毒的早期癥狀,頭痛眩暈、心悸、惡心、嘔吐、四肢無力。
甚至出現短暫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鮮空氣,脫離中毒環境后,癥狀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遺癥。其中89例為輕度中毒。
2.中型
中毒時間稍長,血液中碳氧血紅蛋白占30%--40%,在輕型癥狀的基礎上,可出現虛脫或昏迷。皮膚和粘膜呈現煤氣中毒特有的櫻桃紅色。
如搶救及時,可迅速清醒,數天內完全恢復,一般無后遺癥狀。其中45例為中度中毒。
3.重型
發現時間過晚,吸入煤氣過多,或在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紅蛋白濃度常在50%以上;
病人呈現深度昏迷,各種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壓下降,呼吸急促,會很快死亡。
【疾病鑒別】
根據CO接觸史,突然昏倒,皮膚黏膜櫻桃紅色,診斷一般無困難。病史詢問有困難時,應與腦血管意外、腦膜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相鑒別。血中HbCO的測定有診斷價值。
根據吸入較高濃度一氧化碳的接觸史和急性發生的中樞神經損害的癥狀和體征,結合血中碳氧血紅蛋白(HbCO)及時測定的結果;
現場衛生學調查及空氣中一氧化碳濃度測定資料,并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診斷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并發癥】
一氧化碳中毒病程中可并發肺熱病 、肺水、心臟病變等。
【治療方法】
1.毒氣中毒西醫治療
若有條件,可做一般性后續治療:
?、偌m正缺氧改善組織代謝,可采用面罩鼻管或高壓給氧,應用細胞色素C15毫克(用藥前需做過敏試驗),輔酶A50單位,ATP20毫克,靜滴以改善組織代謝。
?、跍p輕組織反應可用地塞米松10毫克-30毫克靜滴,每日一次。
③高熱或抽搐者用冬眠療法,腦水腫者用甘露醇或高滲糖進行脫水等。
?、車乐卣呖煽紤]輸血或換血,使組織能得到氧合血紅蛋白,盡早糾正缺氧狀態。
2.毒氣中毒中醫治療
單味中藥白蘿卜榨汁內服,對一氧化碳中毒有解毒作用。
【預防預后】
1.毒氣中毒的預防
(1)加強預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宣傳,對取暖采用的煤爐者要裝好煙囪,并保持煙囪結構嚴密和通風良好,防止漏煙、倒煙。定期檢查燃氣灶具及管道煤氣有無泄漏。
(2)認真執行安全生產制度和操作規程,煤氣發生爐和管道要經常檢修以防漏氣,在產生一氧化碳的工作場地,必須有良好的通風設備,加強對空氣污染的監測。
(3)加強個人防護,進入高濃度一氧化碳的環境工作時,要戴好特制的一氧化碳防毒面具,不少于兩個人同時工作,以便相互監護和互助。
2.毒氣中毒的預后
重癥毒氣中毒患者一般昏迷時間越長,預后越嚴重,常留有癡呆、記憶力和理解力減退、肢體癱瘓等后遺癥。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