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疝,發生在第12肋至髂嵴之間的腹后外側壁,后腹膜脂肪和(或)腹腔內組織臟器經過此處上腰三角或下腰三角的薄弱缺損,突出到體表所形成的腹外疝稱為腰疝,也有稱背疝。男性占65%,女性占35%,以老年人發病較多。腰疝的發病原因有多種,診斷并不困難。診斷明確后,成人腰疝以手術治療為主。
目錄
1.流行病學
2.發病原因
3.發病機制
4.癥狀表現
5.臨床檢查
6.診斷方法
7.并發癥
8.治療方法
9.飲食保健
10.預防預后
【流行病學】
有學者綜合中國外文獻報道的400余例腰疝病例,其中男性占65%,女性占35%,以老年人發病為多。
【發病原因】
1.解剖因素 腰部三角區缺乏肌肉的保護是引發腰疝的先天性因素,約占腰疝的19%。
2.創傷 在后天性致病因素中,約有26%為創傷性和手術源性造成,因為腰部的創傷或局部切口(如腎切除后)愈合不良造成腰三角區的更加薄弱。
3.腹內壓增高 占腰疝病例的55%,其中主要是慢性咳嗽、長期便秘、排尿不暢等各種原因使腹腔內壓增高,誘發本病。
4.腰部肌肉萎縮 如脊髓灰質炎后遺癥引起的腰部肌肉萎縮,或肥胖性肌肉萎縮,使肌肉和筋膜的保護作用進一步降低,腰三角區更加薄弱。
【發病機制】
腰部三角是腹壁的薄弱區它由下腰三角間隙和上腰三角間隙構成。
下腰三角(Petit氏三角):位于腰部下方,下界為髂嵴,外界為腹外斜肌后緣,內界為背闊肌的前緣。三角的底面為腹內斜肌,表面有淺筋膜。此三角因缺少足夠的肌肉層次,而成為腹后壁的一個薄弱區之一。
上腰三角(Grynfeltt-Lesgaft氏三角):位于第12肋與豎脊肌的夾角內,在下腰三角的上前方。內界是堅脊肌外緣,上界為三角的底邊,由第12肋和下后鋸肌的下緣組成,外界為腹內斜肌后緣。
三角的底面為腹橫肌起始部的腱膜,其前方有肋下神經,髂腹下神經和髂腹股溝神經跨過,頂為背闊肌。此三角的最大弱點是在第12肋的下方,該處只有腹橫筋膜而沒有背闊肌的覆蓋。
當發生創傷或行腰部手術后愈合不良,或疾病造成肌肉退行性變時,其肌肉和筋膜的保護作用則進一步降低,使原本存在的解剖薄弱區發生重大缺陷,在腹腔內壓增加時即使腹腔內臟由此兩間隙脫出形成腰疝。
因上腰三角較為恒定且間隙較大,故上腰三角腰疝較多見,腰疝的疝內容物多為小腸和結腸。
【癥狀表現】
腰疝可分為有先天性和獲得性兩種類型。
1.先天性腰疝
發生于出生后不久的小兒,一般在小兒哭鬧時在髂嵴上方、腹外斜肌最后部分與背闊肌之間,發現有一半圓形突起腫物,柔軟、無壓痛、表面皮膚正常,常可觸及位于腫物內的腸管,按壓時可聞及腸鳴音,哭鬧時腫物增大,安靜時可回納消失,回納后在側后腹壁可觸及卵圓形缺損。
2.獲得性腰疝
多發生于年老消瘦者。患者多無不適主訴,僅于腰部見一緩慢增大的腫塊,腫塊質地軟而且易于回納,站立時明顯,側俯臥位時消失;部分患者有局部脹感或牽拉感。觸診可有咳嗽沖擊感。巨大腰疝可伴有消化不良等癥狀。
【臨床檢查】
1.X線檢查 腰疝病人的側位X線胃腸鋇劑造影可見小腸或結腸進入腰部腫塊內,是具有特殊意義的輔助檢查手段。
2.CT掃描 可發現腰疝和局部缺損。
【診斷方法】
1.病史 主要表現為腰部可復性包塊,先天性腰疝在嬰兒出生時即被母親或醫師發現。成人腰疝,隨時間延長進行性增大,可有劇烈咳嗽、創傷、腎切除手術等病史一般無特殊癥狀,較少嵌頓。
2.體征 腰部捫及可復性腫塊,并有咳嗽沖擊感。
3.X線檢查 側位X線胃腸鋇劑造影,有助于是診斷。
【并發癥】
腰疝的疝囊頸較寬大較少發生疝內容物的嵌頓、絞窄,其發生率約占全部腰疝的10%疝內容物一旦嵌頓、絞窄則腰部腫塊不能還納,并且出現局部疼痛和腸梗阻等。
【治療方法】
1.非手術治療
(1)適應證①2歲以內小兒,隨年齡增長腹壁肌肉會不斷發育,局部裂隙可逐漸縮小,此類先天性腰疝可暫不手術。②沒有明顯臨床癥狀的較小腰疝患者。③有明顯手術禁忌證者。
(2)方法均為物理方法,使用有彈性的腹帶局部保護,對于小兒患者可以等待進一步的發育后使腰疝自愈,對于成人僅能起到防止疝環進一步增大的作用,不能治愈。
2.手術治療
腰疝修補手術是治療的基本方法。
(1)適應證①2歲以上的小兒,經非手術治療疝囊無明顯縮小者。②腰疝較大且有明顯臨床癥狀者。③腰疝發生嵌頓者。
(2)手術原則與方法可以采用開放或者腹腔鏡手術,以開放手術相對容易、對腹腔干擾少。開放手術時找到疝環,游離疝囊,小的疝囊不必切開,大的疝囊回復疝內容物后,可切除疝囊或將疝囊翻轉。
小兒主要做局部組織修補;成人可放置補片,修補方法是先游離腹膜前間隙,然后置入補片做Sublay修補,補片上方的缺損可以關閉也可以不關閉。
【飲食保健】
飲食適宜:
1.宜吃含有鈣質豐富的食物;
2.宜吃含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3.宜吃含有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
飲食禁忌:
1.忌吃含有碳酸豐富的食物;
2.忌吃具有脫鈣作用的食物;
3.忌吃酸性的食物。
【預防預后】
避免或減少使腹內壓增高的因素,如慢性咳嗽、便秘,減肥等;對于創傷、手術、脊髓灰質炎等情況發生后,應使用腹帶加強局部保護。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