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熬中藥?不少人在熬制中藥的時候常常會進入一個誤區:認為中藥煎得越久越好。其實,有些中藥是不適合長時間煎煮的,長時間的煎煮反而會破壞藥效,那么如何熬制中藥才是正確的呢?
熬制中藥的正確方法 中藥的熬制方法 熬中藥的步驟
一、煎煮中藥并非越久越濃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以為中藥煎煮越濃效果越好,煎煮時間越長,有效成分越多,其實不然。煎中藥是將中草藥中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當中藥與藥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平衡后,這一過程就停止了,再連續不斷地煎,不僅不會使藥物內的有效成分繼續溶解,反而令藥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斷蒸發而減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長時間的高溫中遭到破壞,導致藥效降低。由此可見,中藥并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處方,煎開后的時間要求也不同,應遵醫囑。
二、煎中藥怎樣掌握火候
煎中藥很講究火候,也就是說很注意煎藥火力及煎藥時間的長短。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據藥物的性質。解表類藥物氣味芳香,含揮發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能使之過度揮發而造成損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時間要短,頭煎藥煎沸15分鐘即可,二煎藥煎沸10分鐘即可。
補益類藥物,因其滋膩質重,需久煎方能出汁,一般用武火煎沸,后改為文火煎熬,頭煎藥煎沸后,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鐘,二煎藥煎沸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鐘。煎煮時間長的藥物,在煎煮過程中需攪拌2~3次,以防底層藥物焦糊。有些人不小心將中藥煎糊了,便又加水再煎,給病人服用,這樣做是不妥當的,甚至會發生危險。因為焦糊的藥物可能會發生質的改變。
三、煎煮中藥的正確步驟
1、先煎:即延長煎煮時間10—15分鐘。包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礦物、貝殼類藥,如磁石、牡蠣等。須久煎去毒的藥物,如附子、川烏有毒,均應先煎。治療特殊需要,如大黃久煎瀉下力緩,欲減其瀉下力則應先煎。
2、后下:即縮短煎煮時間。包括有效成分因煎煮易揮散或破壞而不耐久煎的藥物,如薄荷、白豆蔻等入煎應后下,待藥將煎成時再投入煎沸數分鐘即可。大黃、番瀉葉久煎則瀉下力減緩,故欲瀉下當后下或開水泡服。
3、包煎:花粉、細小種子及細粉類藥物應包煎,因其易漂浮在水面,不利煎煮,如蒲黃、葶藶子、滑石粉等。含淀粉、黏液質較多的藥物應包煎,因其易粘鍋糊化、焦化,如車前子等。絨毛類藥物應包煎,因其難于濾凈,混入藥液則刺激咽喉,如旋覆花等。
4、另煎:少數價格昂貴的藥物須另煎,以免煎出有效成分被其它藥物的飲片吸附,如人參、西洋參等。
5、烊化:即溶化或熔化。膠類藥容易黏附于其它藥渣及鍋底,如此既浪費藥材又易熬焦,故應先行烊化,再與其它藥汁對服,如阿膠、鹿角膠等。
6、沖服:有些入水即化的藥或原為汁液性的藥,宜用煎好的其它藥液或開水沖服,如芒硝、蜂蜜等。有些不但價格昂貴,而且成分難溶于水或易被破壞的藥,宜于研粉沖服,如牛黃、羚羊角、琥珀等。
7、煎湯代水:如灶心土
中藥是否能煎煮得當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在煎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煎煮的時間和火候,以及一些藥物的特殊煎煮方法。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