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諾卡菌病是諾卡菌引起的化膿性肉芽腫性病變。肺是最常見的受侵犯器官,肺諾卡菌病和系統性諾卡菌病約占全部諾卡菌病的85%。全身癥狀有發熱,疲乏無力,厭食等。呼吸道癥狀有咳嗽,黏稠膿痰,量通常不多,胸痛,氣急,咯血等。
目錄
1.流行病學
2.發病原因
3.發病機制
4.癥狀表現
5.臨床檢查
6.診斷方法
7.疾病鑒別
8.并發癥
9.治療方法
10.預防預后
【流行病學】
肺諾卡菌病見于世界各地。在美國1年診斷本病500~1000例,大多為成人,男女比例約2∶1,發病季節和患者職業無差異。
諾卡菌寄生于土壤腐物中,可在空氣中形成菌絲體,人吸入菌絲片段是主要傳染途徑,亦可經破損皮膚或消化道進入人體引起感染。
通常為散發性發病,但文獻記載有4起諾卡菌小規模暴發流行事件。第1起是腎透析單位中6例病人發病,但未確定其傳播機制。
第2起為注射液體被污染引起皮下膿腫。第3起和第4起分別發生于腫瘤和腎移植受者,可能為病人之間的相互傳播所致。
除此尚無足夠證據表明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淋巴瘤、器官移植和AIDS屬本病高危人群。
肺諾卡菌病在肺泡蛋白沉著癥、結核病、慢性肉芽腫病、酒精中毒、糖尿病患者亦較常見,但未能充分肯定其相關性。
【發病原因】
諾卡菌為放線菌科中的一屬。已知9種諾卡菌,肯定能引起人類致病的有3種,即星形諾卡菌、巴西諾卡菌和Otitidis諾卡菌變種(舊稱豚鼠諾卡菌),以前二者最常見。
本菌是一種不能運動、彎曲的需氧革蘭陽性桿菌,部分耐酸。寬約1μm,較真菌為細。以二分裂生長繁殖,但細胞仍互相附著,連接成長的分支狀菌絲,可達50μm。
最終菌絲斷裂,成為桿菌或球菌。它不是真正的真菌,有人稱之“類真菌"。
【發病機制】
經常暴露于諾卡菌菌絲的人通常并不發病。中性粒細胞能抑制諾卡菌,雖然不如對通常細菌那樣有效,其機制可能與溶菌酶和其他陽離子蛋白的作用有關。
激活的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對控制和殺滅本菌具有重要作用。
諾卡菌對吞噬細胞呼吸爆發產物有抵抗力,但慢性肉芽腫病患者對諾卡菌異常敏感,提示吞噬細胞呼吸爆發對肺諾卡菌病的發病仍然是很重要的。
因此宿主免疫防御機制削弱是本病發病的重要因素。主要病理改變為化膿性肉芽腫伴大量中性粒細胞、漿細胞、組織細胞浸潤,組織壞死并形成膿腫,且趨于融合。
在膿腫內可發現菌絲,后者聚集形成疏松顆粒,菌鞘不明顯。肺組織可呈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化膿性病變;
表現為融合性支氣管肺炎、肺實變、壞死性肺炎伴空洞形成,并常累及胸膜產生胸腔積液、膿胸,偶可侵犯胸壁形成瘺管。
肺內病變亦可直接侵犯心包和縱隔,甚至壓迫上腔靜脈。少數病例經血道播散,最常侵犯腦組織,形成腦膿腫;其次是腎臟。心、肝、脾、淋巴結偶可受累。
【癥狀表現】
肺諾卡菌病起病緩急不一。免疫功能低下者常呈急性起病。全身癥狀有發熱,疲乏無力,厭食等。
呼吸道癥狀有咳嗽,黏稠膿痰,量通常不多,胸痛,氣急,咯血等。
胸壁有時可見瘺管。不治療或治療延誤則轉成慢性,出現類似肺結核病的慢性感染的相應表現。
胸部X線呈現炎癥浸潤、實變、單發或多發結節狀陰影,經常有膿腫和空洞形成,偶見厚壁空洞。
病變分布以兩下葉多見,亦可呈粟粒樣或彌漫性間質性浸潤,極少鈣化和纖維化,約1/3患者并發膿胸。
【臨床檢查】
1.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檢查可發現中性粒細胞增高。可有紅細胞總數減少。血色素下降。
2.輔助檢查
胸部X線呈現炎癥浸潤、實變、單發或多發結節狀陰影,經常有膿腫和空洞形成,偶見厚壁空洞。
病變分布以兩下葉多見,亦可呈粟粒樣或彌漫性間質性浸潤,極少鈣化和纖維化,約1/3患者并發膿胸。
【診斷方法】
凡肺化膿性病變伴膿胸,特別是伴胸壁瘺管者,應高度警惕本病可能性。確診依賴痰、下呼吸道分泌物或胸液培養以及肺活組織病理檢查。血清學方法和皮膚試驗無診斷意義。
【疾病鑒別】
肺部奴卡菌病應注意與各型肺結核、肺部真菌病、細菌性膿腫及腫瘤相鑒別。皮膚奴卡菌病需要與孢子絲菌病、皮膚結核和放線菌性足菌腫相鑒別。
腦奴卡菌病應與腦部腫瘤、細菌性腦膿腫等腦占位性病變相鑒別。播散性奴卡菌病的鑒別診斷較復雜,關鍵在于警惕該病。
【并發癥】
肺諾卡菌病可合并敗血癥,少數并發膿胸。
【治療方法】
治療肺諾卡菌病首選磺胺藥,磺胺嘧嘧啶6~12g/d,分4~6次口服,1月后適當減量,療程半年。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復方磺胺甲噁唑)亦可選擇。
據認為,聯合氨芐西林或阿米卡星可起協同作用。若磺胺藥過敏,大環內酯和β-內酰胺抗生素亦可選用。局限性慢性肺膿腫偶爾需要手術治療。
【預防預后】
1.肺諾卡菌病的預防
早發現早診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則宜清熱解毒,軟堅散結,托里排膿。方用消瘡飲加減。
如形成瘺管可內象牙面3~6g/d,以托出死骨,并可外用回陽熏藥熏瘺管處熏后以紅血藥捻沾紫色疽瘡膏,捅入瘺管內以化腐提表,促進愈合。
2.預后
肺諾卡菌病如無全身擴散,早診斷,早治療,90%的病例可治愈。若發生敗血癥,引起腦或多器官損害,預后不良。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