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hypertension)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征(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征。
目錄
1、發病原因
2、癥狀表現
3、臨床檢查
4、診斷方法
5、疾病鑒別
6、并發癥
7、治療方法
8、飲食保健
8、預防預后
【發病原因】
臨床上高血壓可分為兩類:
一:原發性高血壓
是一種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而病因尚未明確的獨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壓患者的90%以上。
二:繼發性高血壓
又稱為癥狀性高血壓,在這類疾病中病因明確,高血壓僅是該種疾病的臨床表現之一,血壓可暫時性或持久性升高。
1.遺傳因素
大約60%的半數高血壓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認為是多基因遺傳所致,30%~50%的高血壓患者有遺傳背景。
2.精神和環境因素
長期的精神緊張、激動、焦慮,受噪聲或不良視覺刺激等因素也會引起高血壓的發生。
3.年齡因素
發病率有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40歲以上者發病率高。
4.生活習慣因素
膳食結構不合理,如過多的鈉鹽、低鉀飲食、大量飲酒、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壓升高。吸煙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為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5.藥物的影響
避孕藥、激素、消炎止痛藥等均可影響血壓。
6.其他疾病的影響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甲狀腺疾病、腎動脈狹窄、腎臟實質損害、腎上腺占位性病變、嗜鉻細胞瘤、其他神經內分泌腫瘤等。
【癥狀表現】
高血壓的癥狀因人而異。早期可能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常見的是頭暈、頭痛、頸項板緊、疲勞、心悸等。僅僅會在勞累、精神緊張、情緒波動后發生血壓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復正常。隨著病程延長,血壓明顯的持續升高,逐漸會出現各種癥狀。
此時被稱為緩進型高血壓病。緩進型高血壓病常見的臨床癥狀有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肢體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悶、乏力等。
高血壓的癥狀與血壓水平有一定關聯,多數癥狀在緊張或勞累后可加重,清晨活動后血壓可迅速升高,出現清晨高血壓,導致心腦血管事件多發生在清晨。
當血壓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時甚至會出現劇烈頭痛、嘔吐、心悸、眩暈等癥狀,嚴重時會發生神志不清、抽搐,這就屬于急進型高血壓和高血壓危重癥,多會在短期內發生嚴重的心、腦、腎等器官的損害和病變,如中風、心梗、腎衰等。癥狀與血壓升高的水平并無一致的關系。
繼發性高血壓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有關原發病的癥狀和體征,高血壓僅是其癥狀之一。繼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升高可具有其自身特點,如主動脈縮窄所致的高血壓可僅限于上肢;嗜鉻細胞瘤引起的血壓增高呈陣發性。
【臨床檢查】
1.體格檢查
(1)正確測量血壓。由于血壓有波動性,且情緒激動、體力活動時會引起一時性的血壓升高,因此應至少2次在非同日靜息狀態下測得血壓升高時方可診斷高血壓,而血壓值應以連續測量3次的平均值計。仔細的體格檢查有助于發現繼發性高血壓線索和靶器官損害情況
(2)測量體重指數(BMI)、腰圍及臀圍。
(3)檢查四肢動脈搏動和神經系統體征,聽診頸動脈、胸主動脈、腹部動脈和股動脈有無雜音。
(4)觀察有無庫欣病面容、神經纖維瘤性皮膚斑、甲狀腺功能亢進性突眼征或下肢水腫。
(5)全面的心肺檢查。
(6)全面詳細了解患者病史。
2.實驗室檢查
可幫助判斷高血壓的病因及靶器官功能狀態。常規檢查項目有血常規、尿常規(包括蛋白、糖和尿沉渣鏡檢)、腎功能、血糖、血脂、血鉀、超聲心動圖、心電圖、胸部X線、眼底、動態血壓監測等。
可根據需要和條件進一步檢查眼底以及頸動脈超聲等。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有助于判斷血壓升高的嚴重程度,了解血壓晝夜節律,監測清晨血壓,指導降壓治療以及評價降壓藥物療效。
【診斷方法】
根據患者的病史、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可確診高血壓。診斷內容應包括:確定血壓水平及高血壓分級;無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判斷高血壓的原因,明確有無繼發性高血壓;評估心、腦、腎等靶器官情況;判斷患者出現心血管事件的危險程度。
【疾病鑒別】
初診高血壓應鑒別繼發性高血壓。常見有腎臟病、腎動脈狹窄、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嗜鉻細胞瘤引起的高血壓等,大多數繼發性高血壓可通過原發病的治療或手術得到改善。
【并發癥】
在我國,高血壓病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腦血管意外,其次是高血壓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再是腎功能衰竭,在臨床表現一節中已描述。較少見但嚴重的并發癥為主動脈夾層動脈瘤。
高血壓危象:是高血壓患者并發的一種極其危急的癥候,常在不良誘因影響下,血壓驟然升到26.6/16千帕(200/120毫米汞柱)以上,出現心、腦、腎的急性損害危急癥候。
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是指全身動脈血壓持續性升高,造成血-視網膜屏障破壞、血漿滲漏、血管內有形成分滲出,產生視網膜水腫、出血、缺血或滲出斑等病變,嚴重者可出現視網膜脫離。
【治療方法】
(一)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
1.治療目的及原則
高血壓治療的主要目標是血壓達標,降壓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減少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降壓治療應該確立血壓控制目標值。
另一方面,高血壓常常與其他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膽固醇血癥、肥胖、糖尿病等,協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險,治療措施應該是綜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為 ①減輕并控制體重。②減少鈉鹽攝入。③補充鈣和鉀鹽。④減少脂肪攝入。⑤增加運動。⑥戒煙、限制飲酒。⑦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2)血壓控制標準個體化 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壓發病機制不盡相同,臨床用藥分別對待,選擇最合適藥物和劑量,以獲得最佳療效。
(3)多重心血管危險因素協同控制 降壓治療后盡管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血壓升高以外的多種危險因素依然對預后產生重要影響。
2.降壓藥物治療
對檢出的高血壓患者,應使用推薦的起始與維持治療的降壓藥物,特別是每日給藥1次能控制24小時并達標的藥物,具體應遵循4項原則,即小劑量開始,優先選擇長效制劑,聯合用藥及個體化。
(1)降壓藥物種類 ①利尿藥。②β受體阻滯劑。③鈣通道阻滯劑。④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⑤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
應根據患者的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及合并臨床疾病的情況,選擇單一用藥或聯合用藥。選擇降壓藥物的原則如下:
1)使用半衰期24小時以及以上、每日一次服藥能夠控制24小時的血壓藥物,如氨氯地平等,避免因治療方案選擇不當導致的醫源性清晨血壓控制不佳;
2)使用安全、可長期堅持并能夠控制每一個24小時血壓的藥物,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3)使用心腦獲益臨床試驗證據充分并可真正降低長期心腦血管事件的藥物,減少心腦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壓患者的生存質量。
(2)治療方案 大多數無并發癥或合并癥患者可以單獨或者聯合使用噻嗪類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治療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遞增劑量。臨床實際使用時,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狀況、靶器官損害、并發癥、合并癥、降壓療效、不良反應等,都會影響降壓藥的選擇。2級高血壓患者在開始時就可以采用兩種降壓藥物聯合治療。
(二)繼發性高血壓的治療
主要是針對原發病的治療,如嗜鉻細胞瘤引起的高血壓,腫瘤切除后血壓可降至正常;腎血管性高血壓可通過介入治療擴張腎動脈。對原發病不能手術根治或術后血壓仍高者,除采用其他針對病因的治療外,還應選用適當的降壓藥物進行降壓治療。
【飲食保健】
1、芹菜粥:
芹菜連根120克,粳米250克。將芹菜洗凈,切成六分長的段,粳米淘凈。芹菜,粳米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后轉用文火燉至米爛成粥,再加少許鹽和味精,攪勻即成。
2、菊花粥:
菊花末15克,粳米100克。菊花摘去蒂,上籠蒸后,取出曬干或陰干,然后磨成細末,備用。粳米淘凈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后,轉用文火煮至半成熟,再加菊花細末,繼續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每日兩次,晚餐食用。
3、綠豆海帶粥:
綠豆、海帶各100克,大米適量。將海帶切碎與其它2味同煮成粥。可長期當晚餐食用。
4、醋泡花生米:
生花生米浸泡醋中,5日后食用,每天早上吃10~15粒,有降壓、止血及降低膽固醇作用。
5、糖醋蒜:
糖、醋漫泡1個月以上的大蒜瓣若干,每天吃6瓣蒜,并飲其糖醋汁20毫升,連服1個月,適用于頑固性高血壓。
6、羅布麻五味子茶:
羅布麻葉6克,五味子5克,冰糖適量,開水沖泡代茶飲。常飲此茶可降壓,改善高血壓癥狀,并可防治冠心病。
【預防預后】
高血壓是一種可防可控的疾病,對血壓130~139/85~89mmHg正常高值階段、超重/肥胖、長期高鹽飲食、過量飲酒者應進行重點干預,定期健康體檢,積極控制危險因素。
針對高血壓患者,應定期隨訪和測量血壓,尤其注意清晨血壓的管理,積極治療高血壓(藥物治療與生活方式干預并舉),減緩靶器官損害,預防心腦腎并發癥的發生,降低致殘率及死亡率。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