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關穴,經穴名,別名陽關,屬足太陽膀胱經,位于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具有寬胸理氣,和胃降逆的功效,主治胸悶、噯氣、嘔吐、呃逆、噎膈、脊背疼痛、及肋間神經痛等。
目錄
1.膈關穴名解
2.膈關穴位置
3.膈關穴的功效與作用
4.膈關穴主治疾病
5.膈關穴的按摩方法
6.按摩膈關穴的好處
7.膈關穴穴位配伍
【膈關穴名解】
膈即橫膈,關即關隘、機竅、關鍵之處,又指關口、關格。此穴與膈俞平列,喻之為橫膈之氣出入的關隘,故名膈關。
本穴內應膈肌,與膈俞平行,為胸腹交關之隔界,實為膈俞之附屬,而與膈俞之功用亦密切有關矣,如胸膈之關口且可開通關格也,因以為名。
【膈關穴位置】
1.標準定位
膈關穴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膈關穴圖片
2.取穴方法
俯臥位,平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陽(督脈)旁開3寸,當肩胛骨脊柱緣處取穴。
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連線與肩胛骨脊柱緣的垂直線交點即是膈關穴。
3.穴位解剖
膈關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背闊肌、骶棘肌。有肋間動、靜脈后支。分布著第六、七胸神經后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皮膚由第六、七、八胸神經后支的外側支分布。
【膈關穴的功效與作用】
中醫認為膈關穴具有寬胸理氣,和胃降逆的功效,主治胸悶、噯氣、嘔吐、呃逆、噎膈、脊背疼痛、及肋間神經痛等。
膈關穴內應膈肌,與膈俞平,有寬胸利膈、和胃降逆、鎮逆上呃之功,故能治嘔逆格。
按膈肌升降動力,根于下焦水火,水火交而助元氣,元氣為人身動力之源,故以促動膈肌升降,治癥同于膈俞。
膈關穴寧心安神,寬胸理氣,活血通絡,能減緩失眠、惡心嘔吐、打嗝、消化不良等癥狀所產生的不適感。
膈關穴作為治療橫膈疾病的關隘,對于我們經常會遇到的嘔吐癥狀,更是有著不錯的療效。
膈關穴圖片
【膈關穴主治疾病】
膈關穴主治膈、胃及局部疾患:如嘔吐噎膈、噯氣吞酸、呃逆不止、胸腹滿痛、小便黃赤、脊強背痛、渾身骨節疼痛等。
膈關穴主治嘔吐、噯氣、食不下、胸悶、脊背強痛。
現代又多用膈關穴治療膈肌痙攣、肋間神經痛、胃痛或出血等。
【膈關穴的按摩方法】
1.按摩
患者俯臥,按摩者以拇指指腹稍微用力按壓。患者俯臥,用兩手手指指腹端輕輕揉壓膈關穴。每次2分鐘左右??芍箍绕酱怠?/p>
2.針刺
斜刺0.5~0.8寸。
3.艾灸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l0分鐘。
膈關穴圖片
【按摩膈關穴的好處】
經常用按摩槌敲打刺激膈關穴,可防治嘔吐、打嗝、胃痛等癥:胸悶、嘔吐時,可用艾條灸膈關,每次灸10~15分鐘。
膈關穴痛怎么回事?
背膈關穴痛可能是受風或勞損導致的,說明膈肌有痙攣現象,可考慮針灸按摩配合吃些風痛片來治療,氯唑沙宗片也可用。
這種情況可以試試用一點好的消炎止痛藥物治療了,會很好的緩解的。
一般的情況是需要做一下檢查的,常見的檢查是拍片檢查和做抗o,血沉,類風濕因子等檢查的,根據具體的情況來進行治療的,需要平時注意保養.
【膈關穴穴位配伍】
膈關穴配天突,內關,有理氣降逆止吐的作用,主治嘔吐,噯氣,膈肌痙攣。
膈關穴配足三里、公孫,有健脾消積,和胃理氣的作用,主治飲食不下,胃痛,腸炎。
膈關穴配大椎、膈俞、脾俞,治血病。
膈關穴配膈俞、足三里、血海,治皮膚病。
膈關穴配大椎、肩井、天宗、肩髂,治肩背麻木疼痛。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