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醫學認為,豬肉性平,味甘咸,人脾、胃、腎經,具有補中益氣、潤腸胃、滋陰潤燥、豐肌膚、澤皮膚、補胃液、利二便、止消渴、補血、生津液等功效,適用于治療肺燥咳嗽、干咳少痰、便秘、氣血不足、腸道枯燥、咽喉干痛、贏瘦體弱、消渴、貧血、貧乏無力、頭目眩暈、熱病傷津等病癥。
《千金·食治》中說:“豬肉,宜腎,補腎氣虛竭。”《本經逢源》中記述:豬肉“精查補肝益血”。《隨息居飲食譜》云:,.豬肉,補腎液,充胃汁,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止消渴,起少匡贏。”((木草備要》說:“豬肉,其味雋永,食之潤腸胃,生津液,豐肌體,澤皮膚,固其所也。”《本草從新》說它“腎氣虛弱,食之潤腸胃,生津液”。
由于豬肉中幾種主要營養素的含量高,故很多醫師和營養學家都把豬肉作為許多特殊膳食的不可缺少成分。如為胃潰瘍、糖尿病和肝病患者提供膳食,為老年和兒童患者提供高質量蛋白質,為病人提供恢復健康所需的營養素。新鮮瘦肉和腌制的咸豬肉都是優質食物,因為可促進患者的食欲。
豬肉是極佳的美食,營養豐富。不過,豬肉也不能多吃,特別是高血壓、血管硬化癥的病人。中老年人也不宜吃太多的豬肉,尤其是肥肉。據有關資料介紹,對一個成年人,每日50克瘦豬肉、50克肥豬肉為對身體有益的量。
隨養生活質量的改善,豬肉在廣大群眾食譜中日漸增多起來。但據有關資料表明,常食豬肉,特別是喜食肥肉及豬內臟者,血中血脂及膽固醇均較正常人要高,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比率也較大。豬肉多食助濕生痰、動風,故虛肥身體或痰濕盛者不宜多食。
痰濁阻滯、食滯便泄者不宜食之。如遇有發熱、食積停滯、不思飲食時需暫停服用。痰多、咳嗽、濕重、院腹脹悶者不宜服用。此外,豬肉不宜與巴豆、烏梅、大黃、桔梗、黃連、胡黃連、吳茱英、蒼耳等同用。
吃豬肉時要注意:不能吃病死豬、中毒死亡豬及有絳蟲病的豬肉、豬內臟、豬蹄等。熏、烤及腌制的豬肉,易致亞硝胺類致癌性污染,不能久食。反復加熱或凍藏加溫的肉品可因肉中細晌障的烈解與帶自后今質而產牛細菌毒素及亞硝胺類等致癌物質,久食可危害人體健康。
科學烹調肥肉,食之有益健康。食用油脂是由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組成的。豬肉含飽和脂肪酸較多,不飽和脂肪酸較少,而植物油則與之相反。根據現代營養學家的觀點,等量攝取這三種脂肪酸對人體健康最為有益。如果把豬的肥膘肉切成3.3厘米見方的肉塊,投人素油中煎熬(素油與肥膘肉之比為1:1.5),油出盡后,撈出油渣,就可以得到澄清的混合油液,把它倒人容器,即成為“起酥油”。這種油呈半固體狀,其色金黃,用來燒菜,葷素皆宜;制作糕點,香而不膩。這樣既利用了肥膘肉,也可使人去掉增高膽固醇之憂。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