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易患骨病都有哪些
【骨質疏松簡介】
骨質疏松即骨質疏松癥,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骨病,骨組織有正常的鈣化,鈣鹽與基質呈正常比例,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的代謝性骨病變。在多數骨質疏松中,骨組織的減少主要由于骨質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為特征。
骨質疏松性骨折不僅嚴重,而且發生率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高而逐漸增加。骨質疏松性骨折之所以嚴重,是因為骨質疏松型骨折容易導致合并癥的發生,甚至死亡。
1、“五十肩”--肩周炎
易發年齡:50歲及以上
五十肩,顧名思義,指的是50歲以上的人所發生肩關節疼痛或伴有運動障礙的病癥。這主要是因為上肢手臂懸掛在肩關節處,依靠肩關節周圍組織聯系,比如肌腱韌帶或關節囊等軟體組織,上肢做任何動作或運動,全靠這些組織運作,經年累月操勞,久而久之,組織開始有退化性病變。
如果到了50歲以上,肩關節扭傷了,提重物或者外傷等原因,都可能造成肩關節肌腱或韌帶發炎。一般是肩關節處疼痛、關節運動障礙、手臂不能舉高或向背后抬起,夜間癥狀更明顯。
治療方法:服用止痛消炎藥物、物理治療、病灶處注射類固醇制劑、局部可熱敷及肩關節做適當運動。
日常保健:試試這樣運動:1、爬墻運動:面向墻壁站立,雙手上抬,扶于墻上,雙手沿墻壁緩緩向上爬動,要努力比前一天爬得更高一些。2、旋摩肩周法:取坐位,以左手手掌貼于右肩,旋右肩50~100次,換手。3、兩手抱頭法:站立,兩腳與肩同寬,兩手手指交叉放于后腦;兩肘拉開,與身體平行;兩肘收攏,似夾頭部,重復練習。
2、骨質疏松性--骨折
易發年齡:50歲及以上
骨質疏松性骨折不僅嚴重,而且發生率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高而逐漸增加。骨質疏松性骨折之所以嚴重,是因為骨質疏松型骨折容易導致合并癥的發生,甚至死亡。
發生跌倒時,如果老人是跌坐在地上,那么骨折大多會發生在胸腰相接處,造成脊椎骨壓迫性骨折,即胸椎最下面第十一、十二節,胸椎開始第一、二節處;若老人跌倒時是兩手撐地,那么,就很可能會造成橈骨遠端骨折,危害同樣不容小覷。
治療方法:老年人骨折,如發生在股骨頭或大轉子處應采取手術治療,可讓老人早日起床活動,以免長期臥床發生合并癥,諸如肺炎、褥瘡而導致死亡。在胸腰處脊椎壓迫性骨折大多采用保守治療的方法,以胸腰背架固定。但遇到極不穩定骨折或有脊椎神經被壓迫現象,應采取手術治療。在橈骨下端骨折,多用石膏固定。
日常提示:骨折多發生在大腿股骨、股骨頭或大轉子處,而且大多是不經意跌倒造成的。經常發生在家里客廳、浴室、樓梯口等處,因此,房間客廳地面不宜過滑,地板較適宜,浴室墻壁加裝扶手,坐著淋浴比盆浴安全,以免老人進出浴缸時滑倒,在家應穿布底鞋,皮底拖鞋易打滑跌倒。
3、“六十膝”--退化性膝關節炎
易發年齡:60歲及以上
退化性膝關節炎,也就是老化關節形成的關節炎。一般癥狀就是膝關節酸痛、腫脹、變形及行走困難。全身關節都可能發生,但以膝關節最為常見。女性比男性多,60歲以上的人更常見,如果說肩周炎是五十肩,那么退化性膝關節炎就可以被稱為“六十膝”。膝關節退化的過程會造成臨床輕重不同的表現。一開始時,有膝關節酸痛、上下樓梯后疼痛;以后會關節腫脹、積水、運動障礙,在嚴重時候,關節變形,行動更困難。
治療方法:治療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視關節炎病變輕重程度而異:早期病患,采取保守治療的方法,藥物可消炎止痛,物理治療或關節內注射類固醇制劑。病情嚴重了,比如關節面磨損殆盡,關節變形行走困難,應采取手術治療,做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日常保健:1、不做劇烈運動,如打網球或爬山等,可做徒步行走或游泳等;2、家務事最好不要蹲下,比如擦地或洗衣;3、減輕體重,過胖的人減輕體重能減低對膝關節的壓力;4、行走有疼痛感時,可用拐杖或助行器輔助,減輕疼痛。
4、“隱形殺手”--骨質疏松癥
易發年齡:50歲及以上人
到了50歲以上,人身體內的各個器官開始逐漸老化,骨骼系統也是如此。骨頭里的鈣質以及礦物質開始慢慢減少,尤其是女性,50歲以上進入更年期的女性,由于荷爾蒙不平衡,鈣質流失會逐漸加快。骨質變得單薄,形成許多細小的小空隙,呈現為疏松現象,在身體上,表現為不再有能力承受外界或內在負荷。這樣的話,全身各關節骨骼部位的疼痛或骨折的情況,就容易產生。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