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節,自然界的陽氣收斂,陰氣漸長,氣溫逐漸降低,萬物生長成熟。此時如何養生,中醫中藥網小編為你解答!
養生調病須糾其因
中醫養生強調審因論治、綜合調養,除了要了解具體的養生保健方法,肺最易受傷的原因也需引起重視。
1、運動不足
中醫講“動則生陽”,就是說適度的體力勞動和運動鍛煉能夠強盛陽氣。
而許多人習慣久坐、久臥,少動或是不動,往往靜態時間多,動態時間少。
若形體、肢體運動鍛煉不夠,四肢筋骨肌肉易廢退、逐漸衰弱。
同時,氣的運行和生成受到影響,極易出現精神不振、身倦乏力,或食欲不振、胃脹腹脹,或動則心悸氣短、出汗較多,以及形體肥胖等。
正如《黃帝內經》所言“久臥傷氣(指肺氣)”“久坐傷肉(指脾氣)”。
2、膏粱飲食
《黃帝內經》指出,“肥貴人則高粱(即膏粱)之疾也”,是說肥胖是由于經常偏嗜膏粱食物,常吃油膩肥甘引起。
過食膏粱肥甘,致痰濕內生,不僅容易引起肥胖乃至糖尿病、冠心病等,還會損害脾胃功能,導致痰濕內壅,影響肺的主呼吸之氣。
以及其主宣發與肅降的功能,導致一身之氣產生不足,水液代謝失調,引起神疲乏力、聲低息微等氣虛癥狀。
氣候變暖使自然界陽氣升多降少,因此,人們的陽氣在秋季收斂、冬季閉藏得不夠。
在秋天,肺臟的肅降乃至宣發功能得不到天地的資助,就會引起肺氣不足。
由此感冒、咳嗽、氣喘等病頻繁發生。同時多有慢性遷延,很難根治。
3、環境污染
“肺為嬌臟”,通過不斷地吸清呼濁、吐故納新,促進人體氣的生成,調節氣的運動,從而保證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
長期吸煙和處在霧霾天氣中,肺會不斷地吸入不潔的空氣,這對它的功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養肺須調起居和飲食
1、起居養生
(1)適度秋凍:夏去秋來,秋風拂面,雖涼還不至于寒。
為了能使人體能順利地從夏熱過渡到秋涼,應適當進行秋凍,提高御寒能力。
(2)最適宜運動:運動鍛煉,不僅能夠提高身體素質,還非常有利于肺氣的肅降,對確保肺臟“諸氣之本”作用的發揮,鍛煉“精、氣、神”三寶十分有益。
(3)遠離悲秋
秋天由于自然界物候、氣候的影響以及人本身陰陽盛衰的改變,人們特別容易感到悲愁、憂郁,這就叫悲秋。
悲秋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一般情況下對身體沒有影響。但如果不加以調節,使得抑郁的情緒較重,則會引起相關的心理疾病,從而影響身體健康。
2、飲食養生
潤肺防燥:過了秋分節氣之后,降水將逐漸減少,濕度變小,秋燥即成為仲秋到深秋的主要氣候。
秋季又是肺主時之季,肺喜潤惡燥,稍有疏忽,極易被秋燥邪氣耗傷津液,出現咽干、口干、皮膚干燥、大便干結甚至咽喉疼痛、咳嗽咯痰等不適。
推薦一款秋季小吃——小吊梨湯
小吊梨湯是老北京秋冬傳統的飲品,清甜細膩,一杯下肚,從舌尖到胃,熨帖又舒服。
原料:雪花梨500克、水1000克、九制話梅3顆、冰糖30克,干枸杞子、干銀耳各20克。
做法:銀耳提前泡發,梨用鹽搓洗干凈后削皮切小塊,梨皮留下備用。
水燒開,放入梨塊、梨皮、銀耳、話梅、枸杞子,燉煮約半小時左右,根據個人口味加入冰糖即可。
梨皮可以使湯汁濃稠清潤,顏色更深,銀耳會增加湯汁的黏稠度,話梅讓梨湯更清甜,這些都是梨湯更好喝的秘密武器哦!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