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經過歷代的發展,到現在已經說是非常的成熟了,不僅在預防疾病,保健,還是疾病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今天帶大家來了解氣功的發展史!
氣功發展史
(1)氣功,作為醫療保健,其歷史源遠流長。它起源于唐堯時期,奠基于春秋戰國,以后歷代有所發展。
遠在兩千多年前先秦時期的醫學著作和其他著作中,就有關于氣功的論述。
現存最早的且完整地描述呼吸鍛煉的,要數戰國初年石刻文中的《行氣玉佩銘》。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一批簡帛醫書中,就有描述氣功的帛書帛畫。
道家的老子、莊子,都在他們的著作中提到了古代的氣功,如《老子》中的“虛其心,實其腹”、“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能嬰兒乎”,《莊子》中的“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等,均是講練功的。
《黃帝內經》中亦有不少地方與氣功有關,如《素間·刺法論》的“腎有久病者,可以寅時面向南,凈神不亂思,閉氣不息七遍,以引頸咽氣順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餌后下津令無數”等。
氣功一詞,首見于晉時許遜《凈明宗教錄》的“氣功闡微”,但這一詞在古代未普遍使用,而是直到現代才盛行起來;在古代,仍稱為導引、吐納。服氣等。
葛洪在其《抱樸子》中,對氣功養生的經驗和方法作了較詳細的記載。
南北朝時代,陶弘景輯錄了六朝以前的氣功養生經驗,編輯成《養性延命錄》,占該書之半的《服氣療病》和《導引按摩》兩部分,有些內容與目前在應用的動靜功法極為相似。
(2)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于絕大部分證候下都載有導引、吐納的方法,約有260余種,可說是隋代以前氣功療法的一次總結。
孫思邈的《攝養枕中方》一書,其中導引、行氣兩節,專論古代氣功。
(3)兩宋金元時代,道教內丹術興起,古代氣功開始融合其中某些部分,這是該時期氣功發展的特點。
《圣濟總錄》是北宋政和中官修的方書,卷帙浩大。原書未有咽津、導引、服氣三部分,是專論氣功的。
進入明清時代,古代氣功發展的特點是更廣泛地為醫家所掌握、所應用,氣功養生的專著各在60余種以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在政府的中醫政策指引下,氣功療法更得到了蓬蓬勃勃的發展,被越來越多的人廣泛作為一種強身健體的手段。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