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黃帝內經、學會夏季養生,教你夏季養生之
四季中夏天屬火,火氣通于心,加上氣候炎熱,汗液外泄,易耗傷心氣,令人煩躁不安,故立夏養生要注意“養心”。
飲食應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
夏季陽氣盛于外,從夏至開始,陽極陰生,陰氣居于內。調夏天飲食要以清泄暑熱、增進食欲為目的,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補。此外,人們不但覺得煩躁上火,食欲也會有所下降,在飲食方面,宜采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
綠葉菜和瓜果類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如白菜、苦瓜、絲瓜、黃瓜等,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而面條,也是夏天被推薦的美食之一。在中國北方流行一句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尤其是涼面,既能降火開胃,又不至于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除了注重夏日飲食,食物的存放也很講究,要把相近的食物放在一起,不要將生熟不同的放在一起。另外,在冰箱里儲存食物時,不能用塑料袋進行簡單的包裹,要用保鮮膜等密封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冰箱保持原有的干凈,不會引起食物的變味等。
夏至后中午氣溫高,可用午睡補充夜里的睡眠不足,炎夏的午睡能降低腦溢血和冠心病的發生率,對恢復體力消除疲勞有一定好處。
夏天氣溫接近人體的溫度,人體散熱方式以汗蒸發為主,所以用熱來除熱才是比較好的養生方法。例如用熱毛巾擦身、洗熱水澡、熱水洗腳、喝熱茶等。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日:“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意思是說:夏季的三個月,是草木繁茂秀美的季節。天地陰陽之氣上下交通,各種草木開花結果。適應這種環境,應該夜臥早起,不要厭惡白天太長。心中沒有郁怒,使容色秀美。并使腠理宣通,如有為所愛之物吸引一樣,使陽氣疏泄于外,這就是與夏長之氣相應,是養長的方法。如果違背了這個道理,會損傷心氣,到了秋天就會患瘧疾。這是因為夏天長養的基礎差,供給秋天收斂的能力也就差了。
中醫認為,人與大自然是一樣的,在自然中,井水是冬暖夏涼的,就像人的身體,雖然夏季炎熱,但是人的體內是偏寒涼的,所以夏季更該少食寒、冷的東西。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