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泡澡是一種常見的養生方式,不僅能舒緩壓力,還有助于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尤其是選用適當的祛濕中藥還有排毒祛濕的功效,但是即便如此,我們在用中藥泡澡的時候也有很多事項需要注意。
用這些中藥泡澡可驅寒
1.生姜
生姜是我們最常見的配料了,它也屬于中藥必備的配料,適用于外感風寒、頭痛、痰飲、咳嗽、胃寒嘔吐;在遭受冰雪、水濕、寒冷侵襲后,急以姜湯飲之,可增進血行,驅散寒邪。
2.香薷
香薷主產于廣西、湖南、河北等地。夏、秋二季采割,曬干,切段,生用。傳統認為香薷有發汗解表驅寒、化濕和中、利水消腫等功效。
3.羌活
羌活散寒,祛風,除濕,止痛。用于風寒感冒頭痛,風濕痹痛,肩背酸痛。
4.肉桂
適宜平素畏寒怕冷,四肢手腳發涼、胃寒冷痛、食欲不振、嘔吐清水、腹部隱痛喜暖、腸鳴泄瀉者食用。
中藥泡澡祛濕的方法
1.堅持泡澡
人體內的濕氣需要一定時間的調理后才能被完全的排出體外,雖然中藥泡澡祛濕的效果更好但是短時間內也無法將體內的濕氣完全排出體外。所以,人們在進行中藥泡澡祛濕時一定要堅持長期進行。
2.水溫適當
為了提升中藥泡澡祛濕的效果,人們在泡澡的過程中要將水溫調節到40度左右。以免水溫過高而損害心血,反而阻塞了經絡導致體質更加的虛弱。
3.搭配按摩
另外,人們在進行中藥泡澡祛濕時還可進行身體中醫按摩。此時用手指去按摩身體會有酸脹的感覺,通常您可在水中進行按摩,連續進行10次便可。
4.祛濕藥材
進行中藥泡澡祛濕時中藥的選用要適當,不要隨意添加。最好是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按指導進行。
中藥泡澡的注意事項
1.對癥下藥
中藥浴必須請中醫師針對病情對證下藥,并按照醫囑制作藥湯,切勿盲目自行擇藥。
2.浴前潔身
以保持藥池的衛生。浴后應立即用溫清水沖洗干凈,拭干皮膚,及時穿衣服。藥浴時,室溫不應低于20℃,局部藥浴時,應注意全身保暖,夏季應避風,預防感冒。
3.禁忌問題
嚴重心衰、嚴重肺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壓患者、兒童慎用水溫39℃以上的藥浴,而應以接近體溫之藥液沐浴,并有家人或醫護人員陪護,且沐浴時間不宜過長。
4.出浴要慢
全身泡熱藥浴易發生暈厥,故浴后要慢慢地從浴盆中起身;泡藥浴時出現輕度胸悶、口干等不適,可適當飲水或飲料;若有嚴重不適,應立即停止藥浴。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5002882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