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證,古稱上氣、喘息,一般通稱氣喘,以呼吸急促為臨床主癥,喘證以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為特征,其發病與肺腎關系密切,嚴重者每致喘脫。
目錄
1.發病原因
2.發病機理
3.癥狀表現
4.臨床檢查
5.診斷方法
6.疾病鑒別
7.并發癥
8.治療方法
9.預防預后
【發病原因】
喘證的成因雖多,但概括起來不外外感與內傷兩端。外感為六淫之邪侵襲;內傷為飲食不當、情志失調、勞欲久病所致。
1.外邪侵襲
以風寒風熱最為常見。因重感風寒,邪襲于肺,內遏肺氣,外閉皮毛,肺衛為邪所傷肺氣不得宣暢,上逆作喘;
或因風熱犯肺,肺氣壅實,甚則熱蒸液聚成痰,痰熱壅阻,肺失清肅,氣逆致喘;
或表寒未解,郁久化熱,或肺熱素盛,寒邪外束,熱為寒郁而不得泄,均可致肺失宣降,氣逆而喘。
2.飲食不當
飲食不節,過食肥甘、生冷,或嗜酒傷中,脾失健運,痰濁內生,上干于肺,肺氣壅阻,升降不利,發為喘促。
3.情志不調
情懷不遂,憂思氣結,肺氣閉阻,氣機不利,或郁怒傷肝,肝氣上逆于肺,肺氣不得肅降,升多降少,氣逆而喘。
4.勞欲久病
久病肺虛,咳傷肺氣,肺之氣陰不足而短氣喘促。若久病遷延不愈,由肺及腎;
或勞欲傷腎,精氣內奪,肺之氣陰虧耗,不能下蔭于腎,腎之真元傷損,根本不固,則氣失攝納,逆氣上奔為喘。
若腎陽虛衰,水無所主,凌心射肺,肺氣上逆,心陽不振而致喘者,屬虛中夾實之侯。此外,中氣虛弱,肺氣失于充養,亦可致喘。
【發病機理】
喘證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腎,涉及肝脾。
基本病機為痰邪壅肺,宣降不利;或精氣虛衰,肺腎出納失常。
病理性質有虛實之分。實喘在肺,為外邪、痰濁、肝郁氣逆,邪壅肺氣,宣降不利所致;
虛喘責之肺、腎,因陽氣不足、陰精虧耗,而致肺腎出納失常,且尤以氣虛為主。
實喘病久傷正,由肺及腎;或虛喘復感外邪,或夾痰濁,則病情虛實錯雜,每多表現為邪氣壅阻于上,腎氣虧虛于下的上盛下虛證候。
喘證的嚴重階段,不但肺腎俱虛,在孤陽欲脫之時,亦可導致心氣、心陽衰憊,鼓動血脈無力,血行瘀滯,甚至出現喘汗致脫,亡陰、亡陽的危重局面。
【癥狀表現】
喘證是一種以呼吸急促 、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為主要臨床癥狀特征的疾患。
喘證涉及多種急慢性疾病,不但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證候之一,且可因其他臟腑病變影響于肺所致。
西醫學診斷的呼吸系統疾病如:喘息性支氣管炎、肺炎、肺結核、肺氣腫、矽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以及由其他系統所造成的呼吸窘迫綜合征、心源性哮喘、癔病等疾病,在發病過程中若出現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者,均可參照本篇辨證論治。
【臨床檢查】
對于喘證的檢查,需要有血常規、肺功能等等因素。
1、血常規
發作時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合并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
2、痰液檢查
多為黏稠痰,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嗜酸性粒細胞退化形成的夏科雷登結晶可在陳舊痰中查到;部分忠者可見庫什曼螺旋體??赡転榧毿≈夤艿墓芾?。
3、肺功能檢查
發作時各項有關呼氣流速的指標均下降,主要有用力第一秒呼氣量(FEVl)、—秒率(FRv1、%)及最大呼氣流速(PEF)等,可用于病情程度判斷、治療及預屑的評估。
4、血氣分析
輕度發作者,Pao2,多正常,中度及以上發作時則有不同程度下降,可出現呼吸衰竭Pa02小于60mmHg。
伴有過度通氣時,則會導致Paco2下降而出現呼吸性堿中毒;伴有氣道阻塞時,通氣不足,則會導致Paco 2上升而出現呼吸性酸中毒和(或)代謝性酸中毒。
5、x線檢查
緩解期可無異常。過敏性哮喘發作時,可見兩肺透亮度增加。里過度充氣狀態。合并肺部感染或繼發肺氣腫、氣胸、縱隔氣腫有相應X線表現。
【診斷方法】
1.喘證以喘促短氣,呼吸困難,甚至張口抬肩,鼻翼翕動,不能平臥,口唇發紺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癆、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勞累而誘發。
【疾病鑒別】
1.喘證與哮證
喘指氣息而言,為呼吸氣促困難,甚則張口抬肩,搖身擷肚,是多種急慢性疾病的一個癥狀。
哮指聲響而言,為喉中有哮鳴音,是一種反復發作的疾病。一般說來,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2.喘證與氣短
喘證與氣短同為呼吸異常,但喘病以呼吸困難,張口抬肩,甚至不能平臥為特征;
氣短亦即少氣,呼吸微弱而淺促,或短氣不足以息,似喘而無聲,亦不抬肩擷肚,不象喘病呼吸困難之甚。但氣短進一步加重,亦可呈虛喘表現。
【并發癥】
喘證可并發喘息性支氣管炎、肺炎、肺結核、肺氣腫、矽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以及由其他系統所造成的呼吸窘迫綜合征、心源性哮喘、癔病等疾病。
【治療方法】
一、辯證治療
(1)實喘
1.風寒壅肺證
癥狀: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脹悶,痰多稀薄而帶泡沫,色白質黏,常有頭痛,惡寒,或有發熱,口不渴,無汗。苔薄白而滑,脈浮緊。
治法:宣肺散寒。
2.表寒肺熱證
癥狀:喘逆上氣,胸脹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熱,煩悶,身痛,有汗或無汗,口渴,苔薄白或薄黃,舌邊紅,脈浮數或滑。
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方藥:麻杏石甘湯加減。
常用藥:麻黃、黃芩、桑白皮、石膏、蘇子、杏仁、半夏、款冬花。
3.痰熱郁肺證
癥狀:喘咳氣涌,胸部脹痛,痰多質黏色黃或夾有血色,伴胸中煩悶,身熱,有汗,口渴而喜冷飲,面赤,咽干,小便赤澀,大便或秘,舌質紅,舌苔薄黃或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化痰,宣肺平喘。
方藥:桑白皮湯加減。
常用藥:桑白皮、黃芩、知母、大貝母、射干、瓜蔞皮、前胡、地龍。
4.痰濁阻肺證
癥狀:喘而胸滿悶塞,甚則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膩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嘔惡,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膩,脈象滑或濡。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常用藥:法半夏、陳皮、茯苓、蘇子、白芥子、萊菔子、杏仁、紫菀、旋覆花。
5.肺氣郁痹證
癥狀:每遇情志刺激而誘發,發時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氣憋,胸悶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鳴不著,或無痰聲。平素常多憂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脈弦。
治法:開郁降氣平喘。
方藥:五磨飲子加減。
常用藥:沉香、木香、川樸花、枳殼、蘇子、金沸草、代赭石、杏仁。
(2)虛喘
1.肺氣虛耗證
癥狀:喘促短氣,氣怯聲低,喉有鼾聲,咳聲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風,或見咳嗆痰少質黏,煩熱而渴,咽喉不利,面顴潮紅,舌質淡紅或有苔剝,脈軟弱或細數。
治法:補肺益氣養陰。
方藥:生脈散合補肺湯加減。
2.腎虛不納證
癥狀:喘促日久,動則喘甚,呼多吸少,呼則難升,吸則難降,氣不得續,形瘦神憊,跗腫,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潤滑,脈微細或沉弱;
或見喘咳,面紅煩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補腎納氣。
方藥:金匱腎氣丸合參蛤散加減。
常用藥:附子、肉桂、山萸肉、冬蟲夏草、胡桃肉、紫河車、熟地、當歸、蛤蚧。
3.正虛喘脫證
癥狀:喘逆劇甚,張口抬肩,鼻煽氣促,端坐不能平臥,稍動則咳喘欲絕,或有痰鳴,心慌動悸,煩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脈浮大無根,或見歇止,或模糊不清。
治法:扶陽固脫,鎮攝腎氣。
常用藥:人參、黃芪、炙甘草、山萸肉、冬蟲夏草、五味子、蛤蚧、龍骨、牡蠣。
二、針灸治療
治則:宣肺平喘
處方:膻中、肺俞、天突;熱毒加尺澤, 痰濁加豐隆,肝郁加期門。
治法:均用瀉法。肺俞穴,針后加拔罐。天突穴先直刺至觸及氣管外壁后,循外壁向下刺1寸左右;
以基本手法先激發出咽部發緊阻塞不適樣針感,再施瀉法。均留針至喘平或明顯好轉。留針期間反復給予間斷運針。
【預防預后】
1.預防
凡有喘證病史者,平時應慎風寒,節飲食,戒煙酒,因情志致喘者,尤需怡情悅志,避免不良刺激,加強體療、氣功鍛煉,以固根本。
防止感冒 ,避免外邪突襲。冬病夏治,防患于未然。適當運動,提高抗病能力。加強營養,培土生金。調攝情志,恬淡虛無,精神內守。
2.預后
喘證屬危重病,但其預后也不盡相同。一般說來,實喘因邪氣壅阻,只要祛邪利氣,一般易治愈;
但若邪氣極甚,高熱,喘促不得臥,脈急數者,病情重,預后差。虛喘因根本不固,氣衰失其攝納,補之不能速效,故治療難;
若虛喘再感新邪,且邪氣較甚,則預后差;若發展至喘脫,下虛上實,陰陽離決,孤陽浮越之時,病情極險,應積極搶救,或可救危亡于萬一。
網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
中醫中藥網傳承中藥文化,提供中藥大全、中藥百科、中藥方劑、中藥飲片、中藥材價格、中藥材種植、中醫養生、中醫藥膳、中醫按摩、中醫方劑、中醫推拿、中醫針灸、中醫減肥等信息。
免責聲明:本站中藥百科、飲片、方劑等信息均來自網絡摘錄,不能用作具體藥方,使用前請遵醫囑!本網站向用戶無償提供公開的、共享性藥品信息服務的活動,保證藥品信息來源合法、真實。業務及友情鏈接:2871960833
甘肅普爾康集團旗下網站 隴ICP備17006167號-2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寧)-經營性-2018-0003 (c)2015-2020公安備案62112202000069號 中醫中藥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